健康養身★幼兒連續夜咳 恐是氣喘在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春季日夜溫差大,呼吸道疾病求診的比例明顯增加,特別是嬰幼兒最常見,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郭昶宏表示,近期正逢天氣轉變,氣喘病童就診明顯增加二至三成,其中不乏有新的氣喘孩童,許多病童都是因嚴重咳嗽被送醫,才發現是氣喘,而延誤治療時機。醫師表示家長應對感冒和氣喘的差異性有一些初步了解,並讓氣喘兒從小持續接受藥物治療,才能有效改善氣喘症狀,任意停藥恐對孩童造成永久不可逆的傷害。

氣喘感冒症狀易混淆

郭昶宏醫師指出,氣喘為一種慢性支氣管發炎症狀,長期持續發炎,所以對環境、氣候變化、冰涼食物、激烈運動、感冒等誘發因子較為敏感,幼童罹患氣喘與先天的基因和體質有關,家中父母或一等親內家屬患有氣喘,生出氣喘兒的機會相對較高,全台每10位孩童即有1位是氣喘兒。

小兒氣喘的主要症狀為長期且慢性的咳嗽,但因家長對於這兩種疾病症狀無法辨別,因此易將氣喘與感冒混淆,常常到處求醫看感冒,卻不見孩子咳嗽症狀好轉。郭昶宏醫師指出,若孩童連續咳嗽超過兩周以上,且多於晚上、清晨時較嚴重,則有可能為氣喘,家長不可不慎。除長期咳嗽外,氣喘也可能產生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任意停藥恐造成不可逆傷害

郭昶宏醫師提醒治療氣喘最忌諱任意停藥。診間觀察發現,多數家長會因孩子接受治療2-4周後症狀消失或減緩,認為康復而停止用藥,但事實上,氣喘的慢性發炎為漫長且持續,需要經過長期控制才能有效改善,斷然停藥不僅會影響氣喘控制,甚至會導致氣管纖維化,促使呼吸道內纖維組織與平滑肌細胞增生,而讓氣管變狹窄,長期下來,恐對氣喘兒造成永久不可逆的後果,對於未來氣喘控制與支氣管發炎改善也會相對困難。

階段性治療控制氣喘症狀

目前氣喘治療屬階段性治療,醫師會依據病患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年齡、其它過敏因子、使用藥物反應狀況等,為患者搭配用藥,通常以3個月為評估階段,並建議患者每月回診追蹤。氣喘控制藥物分為短效型與長效型用藥,短效型用藥能達到氣喘發作當下的症狀排解,唯有長效型用藥能有效控制並改善支氣管發炎狀況。郭昶宏醫師表示,許多家長擔心氣喘用藥中的類固醇會讓孩子產生月亮臉、水牛肩、肝腎功能影響、長不高、發育不良等後遺症,但其實氣喘吸入劑中類固醇含量低,並不會造成孩童身體負擔,且許多臨床研究也早已排除氣喘用藥影響發育的可能性,家長可讓孩童放心使用。

郭昶宏醫師最後強調,氣喘患者要有效控制氣喘,應定期回診、確實用藥,最後醫師提醒家長可搭配悠遊氣喘APP輔助監控氣喘,協助幼童在治療氣喘的路上更加事半功倍。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79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1名77歲老先生因笑太用力,導致下巴脫臼,竟演變成慣性脫臼,必須常跑醫院治療,醫師考量患者罹患糖尿病與心臟病,加上輕微腦中風等症狀,便以注射肉毒桿菌取代手術處理,利用肌肉放鬆,降低關節的前拉力,患者已逐漸康復且未再復發。下巴脫臼主要是控制下巴運動的顳顎關節脫臼,通常關節後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剛滿月的嬰兒,因頭習慣偏向一邊,儘管媽媽擺正,仍又回復習慣的姿勢,因此媽媽決定帶嬰兒就醫檢查,結果醫師確診為斜頸症;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衢序指出,斜頸症通常多為胎兒在子宮內胎位不正,促使胸鎖乳突肌發育受限所導致。斜頸症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其中先天性斜頸多發生於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2013年第6屆國際婦女發明展日前在韓國首爾舉行,靜宜大學化粧品科學系講師吳珮瑄所研發的「微胞技術促進經皮傳輸之應用」微乳液作品,獲得民生用品類獎項金牌獎,而產品即將大量生產上市。吳珮瑄講師表示,今年有全球30多個國家參展,參展作品呈現女性特有的細緻,多以創新醫療、日常用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根據研究顯示,女性出生後,每一側卵巢內約有有一百萬顆卵子,隨著年齡增長,到40歲時,每側只剩兩千多顆,甚至到50歲僅剩約兩顆;台南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永隆指出,通常女性約50歲時已停經,想要生孩子的機率恐更非常渺茫。臨床上,就曾有1名54歲婦人,因求子多年,決定接受試管嬰兒人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