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幼兒發燒勿忽視 可能為川崎病導致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灣川崎病發生率高,且病因未明,事前預防較為困難;醫師指出,川崎病好發於6個月至6歲以下的嬰幼兒,並以4-6月最常見,家長若發現嬰幼兒高燒不退,千萬不要忽視,應立刻就醫診治。

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吳俞哖表示,川崎病的症狀包括持續發燒、眼結膜充血、皮膚紅疹或紅斑、四肢末端紅腫、嘴唇紅腫乾裂、舌頭出現草莓舌樣變化、頸部淋巴腺腫大等。不要忽視幼兒發燒紅疹症狀。

川崎病的發生季節以4月至6月最多,好發於6個月至6歲以下的嬰幼兒,從西元1961年由日本小兒科醫師發現後,全世界陸續有不少病例提出,以前台灣每年約有800例的病例報告。

吳俞哖主任指出,一般人常以為冠狀動脈問題只會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小兒醫學界這20多年來發現,川崎病在嬰幼兒身上引起的冠狀動脈併發症,居小兒後天性心臟病排行的首位。所以,川崎症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未治療可能導致冠狀動脈擴大,變成動脈瘤,日後可能發生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吳俞哖主任呼籲,猩紅熱的初期症狀與川崎病類似,看診時極有可能誤診,家長應多注意相關症狀,如果察覺幼兒有異狀,應儘速送醫就診,及早就醫及早治療,才能確保安全。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96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在紐紐1歲多時,因為餵母乳才發現已罹患乳癌第四期,當下心中充滿惶恐和不安…」紐紐媽媽回憶,但她並未放棄,一路勇敢抗癌,現在紐紐已經9歲,陪伴媽媽走過8年多的抗癌之路,同時也投入癌症希望基金會志工。為了鼓勵癌症病友,彰化基督教醫院、切膚之愛基金會、台灣禮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北一名61歲的李先生,三年前開始有心跳快速、呼吸不順等症狀,甚至曾在開車途中時發作,險些昏迷,所幸未發生意外。一年多前再次感到不適而前往急診就醫,但接受心電圖檢查後卻顯示一切正常,遂轉介至馬偕醫院。經門診轉介,李先生接受遠距居家照護的「心電圖遠距照護服務」,當一有心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陳小弟一家三口,外表都很福態可愛,但考量健康與檢重,遂做了全方位健康基因檢測,竟意外發現陳小弟有父母所沒有的疾病風險:其中腦中風風險高於一般人的3.21倍,大腸癌風險更是比正常人高出2.41倍,經醫師詢問後才發現,原來陳媽媽的家族有相關病史,再加上父母雙方的隱性基因,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臺北市衛生局103年針對大學在校學生做的美容醫學問卷調查顯示,有18.8%的學生曾接受美容醫學,但有80%的學生認為,非醫護人員可提供醫療諮詢或療程建議,顯示對醫美的規範有待加強。隨著醫美普及,也衍生出眾多亂象,社團法人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指出,許多民眾對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