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幼兒出現血便 竟因大腸息肉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4歲小弟弟有間斷性血便的現象,且長達四個多月,但因無任何腹痛等症狀,家長也沒注意到,因而遲遲未就醫,直到症狀嚴重到解便時出現大量血,才緊急帶其就醫治療;醫師診斷發現患者有一顆六公分的大腸息肉,安排內視鏡切除後再檢查,確診為良性的幼年型息肉所導致。

臨床上,幼年型息肉通常不會演變成惡性腫瘤,而單發性的幼年型息肉則常見於2至10歲的年齡層,且占70%至80%的患者多為單顆,會分布在直腸、乙狀結腸以及大腸其他部位;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小兒部主任吳孟哲指出,幼年息肉雖不會惡化,但恐也會引起血便、腹痛、腹瀉等問題,影響生長發育。

主任吳孟哲進一步說明,家長平時可以多觀察幼兒大便的顏色,提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包括肛裂、感染性腸炎、息肉、美克爾氏憩室、奶蛋白過敏等都有可能成為誘發兒童血便的因素,唯有進一步檢查,透過年齡、出血量多寡、血便色澤等,就能找出主要原因。

平時應讓幼兒多吃蔬果或高纖維的食物,維持身體所需營養外,也能減少疾病找上門;吳孟哲提醒,若患者屬於多發性息肉,且又有家族病史,建議應盡快做切片檢查,才能確保排除惡性息肉的機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66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來勢洶洶,全球確診案例頻傳,人民都處在恐慌的緊張情緒中,深怕下一個確診者就出現在身邊。除了做好個人防疫,勤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與必要時戴口罩外,我們還能如何保護自己不受病毒侵襲呢?防範新冠病毒 要提高免疫力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陳佳祺營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很多結婚很久的夫妻遲遲沒有好消息,甚至有可能被診斷為不孕症,但千萬不要把不孕原因都推向女性,因為有可能是因為男性精子數量太少所造成的。現在有一項新的研究表示,西方飲食模式可能會降低男性的精子數量,而健康的飲食型態則能增加精子數量,研究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得了青光眼到底會不會變好,是很多患者心中共同的疑問?一名65歲男姓計程車司機,生活習慣良好不菸不酒,開車時卻發現,常有機車突然轉進來都看不到,而受到驚嚇,以為是白內障前往眼科看診,經由亞洲附醫眼科主治醫師黃毓璇檢查後發現視神經偏薄,進一步安排照像、視神經掃描,以及最重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開學後家長為孩子準備防疫物品,除了口罩還有隨身瓶酒精,但酒精屬易燃物品,近來中國更傳數起使用酒精噴灑全身後引起燒傷事件,陽光基金會與公共衛生及教育專家一起呼籲開學防疫同時也須謹慎防火,三不原則保護孩子人身安全:酒精不能對眼噴、不能拿來玩或惡作劇、噴酒精時不能有明火。學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