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平時就要提醒自己做「逆向動作」《不疼痛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人體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良的習慣姿勢,造成我們經

常受到危險的威脅。

不良姿勢的影響,會變成關節疼痛等具體的問題,或許閱讀本書的讀者之中,有人早就出現相關症狀。為防止這樣的情形發生,我建議各位隨時確認自己的姿勢與動作。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其實有數不盡的無意識動作與姿勢。

比如說你睡覺的時候,是以什麼樣的姿勢睡覺呢?

當你起床時,是哪隻腳先著地呢?

在你刷牙時,是用哪隻手拿牙刷呢?

首先請你有意識的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接著再嘗試以相反的方式進行。

並不需要把事情想得過於複雜。若你平時是右側睡,今天請就嘗試左側睡。

另外,若你蹺二郎腿時習慣蹺右腿,就請試著改為蹺左腿。

當然,不蹺二郎腿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如果暫時無法改掉蹺腿的習慣,不如雙腿輪流蹺,這樣子還能將不良姿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抑制到最低。就像這樣,剛開始先不斷提醒自己,以「逆向動作」來完成生活上的各種動作。

一旦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逆向動作」,腦部就會啟動全新的身體活動模式。

如此一來,肌肉與神經的運作方式也會有所改變。

就連運動也一樣。例如右撇子在打高爾夫球或棒球時,都會將自己的身體往左側扭動,做出將小白球擊出的動作。若是同時搭配反向擊球(身體往右側扭動)的訓練,就可讓肌肉與神經更為發達。

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動作,我總是隨時提醒自己要力行逆向動作。

例如我本身習慣右側睡,但我也經常讓自己採左側睡的睡姿,甚至有時會採取仰臥的姿勢睡覺。另外,我也會向後倒退步行,甚至會刻意倒著踩飛輪。

在這樣的訓練之下,不僅我的腦部會不斷活動,就連平時不會動到的肌肉與神經也會活化,而且燃燒體脂肪的效率也提升許多。

在遺傳基因影響下,有七十四%的人是天生的右撇子,就連我自己也是。因此,我很自然的會用右手寫字或刷牙。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動作時,我就會嘗試改用左手做相同的動作。當然,改用左手的動作一定不會像右手般利落,有時候刷牙時還會不小心戳到牙齦而大叫「好痛!」

臨時改用左手去做平時習慣用右手做的事,當然會顯得不順暢。畢竟右撇子是一種基因遺傳特質,所以右手才會擁有完成寫字或投球等各種動作的能力。

因此,我會刻意讓左手學習右手擁有的技能。從腦部發育的觀點來看,勉強自己做不習慣的動作,是相當重要的關鍵。這些小小的逆向動作,可讓全身維持於平衡狀態,也能整合肌肉、關節、神經,使我們能夠有效率完成每一個動作。逆向動作最重要的就是喚醒人體沉睡的部分,並促使其活化。

經常注意自己的姿勢,並提醒自己實踐逆向動作後,即使身體出現任何問題,我們還是能夠自己找出問題點並加以解決。

以下是發生在許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健美選手時所發生的事情。

有一天,當我在進行訓練時,我的右手突然發麻。平時我舉的一百磅(約

四十五公斤)啞鈴,那天我感覺至少有一百二十磅(約五十四公斤)那麼重。

「我每天持續接受訓練,而且身體也如此健康,為何右手會有麻痺的感覺呢?」

當我認真問自己這個問題,並且回想自己的生活習慣後,發現我總是以右側臥的姿勢睡覺。這樣的習慣會對右肩的神經束造成壓迫,再加上右手臂肌肉因訓練變粗,所以神經受到壓迫的問題更加嚴重。

發現這個問題後,我最先做的事情是──

前往醫院就診?

當然不是。

一開始,我先做一些可放鬆肌肉的伸展操,並提醒自己改為仰臥的姿勢睡覺。這樣過了三個星期後,右手就不再有麻痺的感覺。

在現代社會中,若是有人遇到跟我相同的狀況,絕大部分都會先就醫,接著,醫師便會要求患者靜養並貼上藥布。

然而這樣並無法根治問題,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

神經受壓迫而出現麻痺感的問題,其實並不是醫學上的問題,而是人體功能本身的問題。這是成因相當簡單且單純的問題。

人體擁有自我療癒的力量。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好好照顧具有這股力量的身體。

只要牢記,能對自身肉體負責的人只有自己,並有意識的選擇行動方式,那麼人生的每個環節都會發生改變。甚至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有身體虛弱、容易生病與受傷的問題發生。

 

 


本文摘自布克文化《不疼痛的生活:逆向動作健康法》一書

平時就要提醒自己做「逆向動作」《不疼痛的生活》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Emily是一個以世界為家的女畫家,畫風奔放熱情且充滿生命力,在法國有畫室,常在美國、歐洲及大陸舉辦畫展,但長年為牙疾所苦,很難享受美食,在畫展時也很難自信的微笑及解說作品,近期她覺得上顎牙齒搖晃得越加嚴重,有隨時崩盤的危機,下定決心接受治療。活動式假牙咀嚼力恢復有限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早上起來照鏡子發現臉上皺紋變多,看起來顯老了怎麼辦?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皮膚鬆弛常見症狀如:眼瞼下垂、臉頰或嘴角下垂,頸部皮膚下垂或紋路增加(俗稱火雞脖子),手臂皮膚下垂(俗稱蝴蝶袖)、胸腹部、臀部下垂等。若想要改善肌膚鬆弛問題,首先需要判斷造成鬆弛的原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大部分疼痛都可藉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緩解,但在手術後或癌症末期,身體處於長時間巨大疼痛,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就幾乎沒有效果,需要用到鴉片類止痛藥,才能降低疼痛維持生活品質,但缺點就是容易有副作用。最近衛福部國衛院開發出新鴉片受體/痛敏肽受體雙效促效劑,增強藥效也降低副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年約50歲男性平常有抽菸習慣,偶爾會咳嗽,他總認為是抽菸造成,不以為意,直到有一次,他不只咳嗽,甚至還咳血,但因為沒發燒,他沒放在心上,拖延兩星期後,他突然呼吸非常喘,只好到醫院急診,醫師檢查發現他感染肺炎,且嚴重到肺已經開了洞,引發呼吸衰竭,醫師趕緊插管救治,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