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體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良的習慣姿勢,造成我們經
常受到危險的威脅。
不良姿勢的影響,會變成關節疼痛等具體的問題,或許閱讀本書的讀者之中,有人早就出現相關症狀。為防止這樣的情形發生,我建議各位隨時確認自己的姿勢與動作。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其實有數不盡的無意識動作與姿勢。
比如說你睡覺的時候,是以什麼樣的姿勢睡覺呢?
當你起床時,是哪隻腳先著地呢?
在你刷牙時,是用哪隻手拿牙刷呢?
首先請你有意識的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接著再嘗試以相反的方式進行。
並不需要把事情想得過於複雜。若你平時是右側睡,今天請就嘗試左側睡。
另外,若你蹺二郎腿時習慣蹺右腿,就請試著改為蹺左腿。
當然,不蹺二郎腿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如果暫時無法改掉蹺腿的習慣,不如雙腿輪流蹺,這樣子還能將不良姿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抑制到最低。就像這樣,剛開始先不斷提醒自己,以「逆向動作」來完成生活上的各種動作。
一旦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逆向動作」,腦部就會啟動全新的身體活動模式。
如此一來,肌肉與神經的運作方式也會有所改變。
就連運動也一樣。例如右撇子在打高爾夫球或棒球時,都會將自己的身體往左側扭動,做出將小白球擊出的動作。若是同時搭配反向擊球(身體往右側扭動)的訓練,就可讓肌肉與神經更為發達。
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動作,我總是隨時提醒自己要力行逆向動作。
例如我本身習慣右側睡,但我也經常讓自己採左側睡的睡姿,甚至有時會採取仰臥的姿勢睡覺。另外,我也會向後倒退步行,甚至會刻意倒著踩飛輪。
在這樣的訓練之下,不僅我的腦部會不斷活動,就連平時不會動到的肌肉與神經也會活化,而且燃燒體脂肪的效率也提升許多。
在遺傳基因影響下,有七十四%的人是天生的右撇子,就連我自己也是。因此,我很自然的會用右手寫字或刷牙。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動作時,我就會嘗試改用左手做相同的動作。當然,改用左手的動作一定不會像右手般利落,有時候刷牙時還會不小心戳到牙齦而大叫「好痛!」
臨時改用左手去做平時習慣用右手做的事,當然會顯得不順暢。畢竟右撇子是一種基因遺傳特質,所以右手才會擁有完成寫字或投球等各種動作的能力。
因此,我會刻意讓左手學習右手擁有的技能。從腦部發育的觀點來看,勉強自己做不習慣的動作,是相當重要的關鍵。這些小小的逆向動作,可讓全身維持於平衡狀態,也能整合肌肉、關節、神經,使我們能夠有效率完成每一個動作。逆向動作最重要的就是喚醒人體沉睡的部分,並促使其活化。
經常注意自己的姿勢,並提醒自己實踐逆向動作後,即使身體出現任何問題,我們還是能夠自己找出問題點並加以解決。
以下是發生在許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健美選手時所發生的事情。
有一天,當我在進行訓練時,我的右手突然發麻。平時我舉的一百磅(約
四十五公斤)啞鈴,那天我感覺至少有一百二十磅(約五十四公斤)那麼重。
「我每天持續接受訓練,而且身體也如此健康,為何右手會有麻痺的感覺呢?」
當我認真問自己這個問題,並且回想自己的生活習慣後,發現我總是以右側臥的姿勢睡覺。這樣的習慣會對右肩的神經束造成壓迫,再加上右手臂肌肉因訓練變粗,所以神經受到壓迫的問題更加嚴重。
發現這個問題後,我最先做的事情是──
前往醫院就診?
當然不是。
一開始,我先做一些可放鬆肌肉的伸展操,並提醒自己改為仰臥的姿勢睡覺。這樣過了三個星期後,右手就不再有麻痺的感覺。
在現代社會中,若是有人遇到跟我相同的狀況,絕大部分都會先就醫,接著,醫師便會要求患者靜養並貼上藥布。
然而這樣並無法根治問題,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
神經受壓迫而出現麻痺感的問題,其實並不是醫學上的問題,而是人體功能本身的問題。這是成因相當簡單且單純的問題。
人體擁有自我療癒的力量。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好好照顧具有這股力量的身體。
只要牢記,能對自身肉體負責的人只有自己,並有意識的選擇行動方式,那麼人生的每個環節都會發生改變。甚至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有身體虛弱、容易生病與受傷的問題發生。
本文摘自布克文化《不疼痛的生活:逆向動作健康法》一書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