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那些每天早晨都要八點半準時打卡上班的白領一族,週末休息的時候最想做些什麼,他們八成都會回答:睡覺。由於工作,他們不能每天睡到自然醒;由於其他種種原因,他們也不會像老年人那樣養成早睡的習慣,矛盾由此產生,一到週末,就成了這些人瘋狂補覺的時候。
這項研究發表於《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來自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們招募了447名健康的中年人進行7天實驗,測量了他們在工作日與休息日的睡眠時間差,通過多元迴歸分析後發現,時間差越大的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越低,甘油三酯、空腹血漿胰島素、胰島素抵抗及肥胖水平越高,意味著這些人更可能得心血管代謝性疾病。在對睡眠障礙、吸菸、社會經濟地位等變量進行控制後,這些相關性依然存在。
週末睡懶覺不會起到補償睡眠的作用,而往往會使人在週一時感覺更加疲憊。這是因為睡覺時間沒有相對固定,打亂了此前身體內的生物鐘。
如果想補覺,利用平時的空閒,30分鐘也就足夠了。
不同個體具有不同的作息偏好,但這一偏好可能會被現代工作義務影響,從而形成另一種作息時間。
一般認為,成年人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在6.5到9小時之間都是正常的。建議晚上睡覺不要超過11點,午睡不要超過半小時。
週末有效的補覺方法,其實是比工作日時早睡一點,而起床時間應與平時一樣,這樣身體就能調整到最佳狀態,這種方法甚至對失眠也有作用。
人體生物鐘大約以24小時為一週期,週末比平時睡得多,會搞亂生物鐘,讓人在試圖恢復「工作日模式」時更感疲勞。補覺最大的惡果就是造成生物鐘紊亂。長假期間用於休息的時間多了,有些人睡夠了也會賴在床上不起,賴到中午頭暈無力,精神恍惚,腦組織缺氧,頭沉甸甸的。
身體可以適應最多延遲一小時的生理節奏,也就是說,週末睡個小懶覺不大可能對週一早晨的狀態產生太大影響。但是,晚兩小時或兩小時以上起床卻可能讓身體失去平衡,讓人在週日晚上更難入睡,而且第二天早晨起床也愈加困難。
研究者們指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自然生物鐘,但又被社會責任賦予了另一種社會生物鐘。當人們在休息日的自然生物鐘與工作日的社會生物鐘之間來回切換時,就會產生社會時差(social jetlag)。根據他們的最新研究,這一時差即便是規律性地出現,也可能會影響人體新陳代謝,從而對健康不利。
睡覺比擇校更重要!睡眠少於9個小時,補啥都是白搭
家長在擇校的時候,總會面臨一個問題:好的學校不可能就在你身邊。那麼,要不要寧可上學遠一點,也要讓孩子進我們心目中所謂的好學校呢?
很顯然,上學路遠,就會影響孩子的睡眠。我們花十幾年時間,對孩子從生下來到18歲的睡眠時間作了一個統計,並把中國孩子的睡眠時間和瑞士的孩子做了一個比較。
6歲,拐點
無論中國孩子還是外國孩子,趨勢是一樣的,小的時候睡眠時間長,隨著年齡增長,睡眠逐漸減少。
我們可以發現,瑞士孩子睡眠時間這條線是很平和的。但在中國孩子身上,這條曲線就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陡坡:它出現在孩子6歲的時候。
這個陡坡絕對不是生理性的,這是什麼原因?原因就是一般上學以後,孩子的生活完全變了。而且我們發現課業負擔的問題絕對不僅僅來自學校——當學校想著要減負的時候,家長就給學校壓力,學校佈置得少了,家長自己給佈置。
如果家長幫孩子擇校,孩子的起床時間更早,於是6歲就出現了一個非生理性的睡眠時間下降。
我們在上海做了10個區縣的調查,分析不同時間的睡眠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並通過老師來評價孩子各個方面的表現,包括注意力、自覺性、語文、數學、同學關係和總的成績。結果發現,睡眠少於9個小時的孩子,他所有的緯度都明顯差於睡眠充足的孩子。
睡眠質量也是這樣——質量和時間是有交互性的,當你的睡眠時間得不到保障,睡眠質量也會下降。
我們還做了一些性別的比較,男生和女生有不同嗎?在小學階段發現,女生的話,睡眠對學生的影響方面,只有注意力是受影響的,睡眠不足的時候,注意力會下降,但是女生在其它緯度上似乎影響不明顯。
男孩子不得了,在他腦發育過程中確實有自身的特點,男生如果睡眠不足的話,各個緯度都出現了對他學業成績的影響——在小學生階段,因為男女在發育過程中,確實有一定的差異性。
週末補覺有用嗎?
很多家長說遠一點沒問題,平時少睡,週末補回來。於是我們又研究了週末補覺問題。
但研究者們也表示,這種時差與上述風險增加之間是否存在因果性仍不清楚,這些風險之所以增加,也可能是由睡眠不佳或其他行為導致的。
我們分了三組,第一組是平時和週末睡眠都少於9個小時。第二組週末和平時睡眠都在10個小時以上。第三組是平時睡不夠的,到了週末補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
結果三組之間有明顯差異:最好的就是週末和平時都睡得充足的,但第二組出乎我們意料了,平時和週末都小於9個小時的排在第二。最糟糕的是平時睡得少,週末再補的這一組。
睡眠是有個體差異的,有的人睡8、9個小時,有的人睡6個小時就夠了。在孩子中間,真正缺覺缺得厲害的是第三組,說明他們平時缺得更厲害,對他的學業成績是最大的影響。
睡眠不足的影響
我們也在研究睡眠不足對學習的影響是什麼樣的。我們把孩子跟成人做了一個比較。就像模擬給孩子加壓,讓他每天少睡一點,持續五天。我們看對大學生和對中學生的影響——每天少睡兩個小時以後,大學生自我感受很難受,但是小學生每天給他少睡兩個小時,自我感受度不是很強。
問題來了,不是感到很犯困,對他的學習記憶有沒有影響?成人儘管特別困,但他有很強的代償能力,基本上沒有影響他的反應時間。孩子主觀嗜睡程度不是很明顯,但在完成簡單任務的時候,這些孩子出現了明顯的反應時間延長,反應速度慢。而在一些複雜任務的時候,孩子不影響,這又是為什麼?
我們發現孩子在缺覺的時候,他自己沒有感覺,但他大腦的很多區域出現了抑制,表現就是粗心,他的皮層功能出現下降。但當他做難題時,他的大腦出現了反應性的代償——他動用更多的腦區,維持警覺性。
在小學階段,記性好的孩子在前期有很大的優勢。但本身記憶不是特別強的孩子,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比如說有的學校很注重心算的能力,這類孩子就會產生很強的挫敗感。我曾經碰到一個孩子,他的高級認知功能非常好,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非常強,但短期記憶有問題。結果他給自己下了一個定義:「我是一個數學傻瓜」。
當孩子能力水平跟你的教育環境不匹配的時候,孩子在早期非常容易喪失自信。當一個孩子沒有自信,他對自己的期望值就會下降,就會降低他的努力程度,反正我不行,同時更要命的是這樣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焦慮情緒。當這種焦慮和低努力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孩子會出現真正學業的失敗。
所以在早期,家長千萬注意要讓孩子建立自信,如果在孩子很多能力還沒有展示的時候,我們把他的自信心壓下去了,這是最要命的。
提早或推遲入學,適合孩子最重要
我們再來舉一個例子,PISA是上海值得驕傲的,連續兩年測下來均領先。上海比美國數學成績上要領先100多分,這是一個共性的問題,也就是上海整體的教育水平和基礎教育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最近聽到英國來取經了,歐美國家來取上海的經。
我們做了一個事情,把PISA的成績和孩子的入學年齡做了一個分析,結果發現上海的孩子基本上是6歲入學,有少數是6歲以前,美國呢,早入學的比例挺高的。我們比較早入學對孩子影響有什麼不同的時候,很有意思的是,上海孩子提前3月以上入學的話,男生的成績無論在語文、數學、閱讀這一塊,都要明顯低於適齡的孩子,而女生影響並不大。
我們再看美國,美國比我們早入學的人要多得多,但他們在入學前有一個入學評估準備,測的是孩子包括體格發育、社會-情緒發展、認知-語言發育水平等,綜合評估了以後,發現發育超前的「不足齡兒童」,允許提早入學,發現成熟落後的「適齡兒童」,建議推遲入學。他們的早上學其實是基於評估之後的決定。
美國還有一個項目「一個都不落」,他們要讓每一個孩子,儘管能力有參差不齊,都不能落下,在共性教育過程中非常強調個性教育。可見我們的教育還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
作為家長,我希望家長應該瞭解自己的孩子,助力孩子的發展。作為兒科醫生,我們很願意跟家長合作、學校合作,尤其是特殊需求的孩子,做更多的幫助。托起孩子,扶著他走,助力他成長,我們的最終目標讓每個孩子成才,幫助他們找到一條適合他們健康成長的路,這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熱門文章:
搜救隊員在維冠大樓找到最後一具遺體,竟然與小年夜當晚發生地震有這種巧合!賴清德災後記者會說了『ㄧ句話』讓在場媒體跟著默默落淚...
她養了失業的男友8年,連家人都不認同他們在一起,但看到現在她男友的模樣,竟然讓全家人徹底傻眼了...
出事了!Kid 緊送急診就醫,一到醫院Kid求醫生『快救我...』醫生大傻眼:「你做了什麼壞事」
維冠大樓中從A到I每一棟都倒塌了,只有這二棟「無人罹難」原因竟然和「燦X」有關!真像實在太驚人了...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