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平常「掉髮」女子總是不在意,沒想到去醫院檢查醫生竟然說她得了致命的疾病!這5種「恐怖疾病」掉髮就是第一個徵兆!這太恐怖了!

平常「掉髮」女子總是不在意,沒想到去醫院檢查醫生竟然說她得了致命的疾病!這5種「恐怖疾病」掉髮就是第一個徵兆!這太恐怖了!

圖片來源

很多女性尤其是年紀稍微大點的女性都會面臨一個嚴重的「面子」問題——掉頭髮。許多人就會問了:女人老掉頭髮是什麼原因,有什麼辦法可以治好嗎?需提醒大家的是,女人掉頭髮不止是影響個人形象,還和個人健康緊密聯繫。

平常「掉髮」女子總是不在意,沒想到去醫院檢查醫生竟然說她得了致命的疾病!這5種「恐怖疾病」掉髮就是第一個徵兆!這太恐怖了!

圖片來源

女性掉頭髮是什麼原因暗示5種疾病

1.飲食紊亂症

減少食物攝入量,會導致頭皮血流量下降,進而影響頭髮正常生長,嚴重時會導致頭髮失去光澤甚至脫落。專家表示,脫髮很少是永久性的,但是保持平衡膳食,多攝入蛋白質,對防止脫髮非常關鍵。頭髮是由蛋白質構成的,當毛囊蛋白質處於最低值的時候,多攝入蛋白質(特別是早餐)就顯得格外重要。另外,飲食應富含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鋅及重要脂肪酸等。

2.多囊卵巢綜合症

婦女多囊卵巢綜合徵是由於雄性激素過高導致的,患者前額及頭頂會發生頭髮稀少症狀。這一情況大多發生於有脫髮家族病史的患者中。專家表示,患者頭上掉髮,但是臉上和身上毛髮卻會瘋長。降低雄性激素的藥物和促進血液流動的頭皮按摩,都有助於患者的頭髮重新生長。

3.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功能紊亂的第一症狀是脫髮。甲狀腺激素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新陳代謝及頭髮正常生長。由於所有毛囊都受到影響,所以脫髮不是局部現象。專家表示,藥物及其他治療手段都有助於緩解病情。為了讓頭髮恢復如初,最好多攝入蛋白質,每天早晨做頭部按摩。

4.壓力綜合症

壓力會導致華發早生。壓力大時人體釋放多種激素會影響B族維生素的吸收,影響頭髮色素沉澱。壓力綜合徵會導致禿頭症———人體免疫系統錯誤攻擊頭皮細胞,造成頭髮大片脫落。心理放鬆和服用復合維生素B都能改善白髮早生問題。

5.貧血

專家表示,補鐵有助改善貧血症狀。缺乏維生素C,攝取咖啡因或酒精飲料都不利鐵質吸收。建議喝果汁並進食富含鐵的食物,能讓頭髮恢復生長。

正常人每天都會掉頭髮,100根以內都屬於正常範圍,所以大家也不要盲目擔心,但平常多注意這方面,做好個人疾病預防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文章轉載

 

你可能還會想看

平常「掉髮」女子總是不在意,沒想到去醫院檢查醫生竟然說她得了致命的疾病!這5種「恐怖疾病」掉髮就是第一個徵兆!這太恐怖了!

FBI中擁有「透視能力」的特異功能搜查官!日本綜藝節目「花天價請他來驗證」會不會掉進所設的陷阱!沒想到最後的結果竟然...在場所有人都傻眼了!

平常「掉髮」女子總是不在意,沒想到去醫院檢查醫生竟然說她得了致命的疾病!這5種「恐怖疾病」掉髮就是第一個徵兆!這太恐怖了!

誇張!台灣教材竟然「這樣教日文」,八點檔「金字招牌對白」嚇呆日本人!網友:日本人見證到了台灣人的強大!

平常「掉髮」女子總是不在意,沒想到去醫院檢查醫生竟然說她得了致命的疾病!這5種「恐怖疾病」掉髮就是第一個徵兆!這太恐怖了!

「H罩杯到底有多重」?日本人無極限邀請到「知名女星」親自測給你看!當放上磅秤的瞬間,全世界的男人都瘋狂了!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境外移入多1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案1008為來台工作的荷蘭籍20多歲男性,檢疫期滿後曾自費採檢過一次為陰性才開始工作,沒想到時隔近1個月後,預計返回荷蘭前再次自費採檢卻檢出陽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發燒入境被攔,竟是今年首例的屈公病確定病例!疾管署今(23)日公布國內出現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該名印尼籍20多歲男性,3月16日來台工作,在機場因為發燒被攔檢通報,經登革熱NS1快篩陰性後,送至醫院就醫及採檢COVID-19,最後血清檢出屈公病毒陽性確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大賣場進口水果出包!食藥署今(23)日公布最新一波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赫見美式大賣場「好市多」從美國進口「美國珍蜜蘋果」檢出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也在列;另外,還有業者自日本進口的「太刀魚」竟檢出有致癌、基因突變風險的還原型孔雀綠,在國內是禁藥,不合格產品全數依法退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檳榔會致癌,但為什麼還要嘗試第一口呢?國健署今(23)日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國內曾嚼檳榔者第一次嚼檳榔的主要原因排行榜上,第一名竟然只是為了「好奇」,其次則是為了「交朋友」。國健署強調,檳榔在台灣是常見的交際物品之一,卻也是最可怕的健康殺手。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