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用抗憂鬱藥 找到致命腦癌新療法

常用抗憂鬱藥 找到致命腦癌新療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惡性的腦癌,目前無有效療法,患者平均存活只有1年多;最新研究發現,常用的抗憂鬱藥「單胺氧化酶A」,能有效降低癌細胞增殖,並提高免疫反應,可望開啟治療腦癌的新頁

治療腦癌大突破

中央研究院士、南加州大學台灣轉譯研究中心主任施陳景虹,帶領研究團隊致力常用憂鬱行為改變酶的研究,意外在小鼠實驗中發現,致命腦腫瘤生長的相關連結,是治療腦癌的一大突破。

抗憂鬱藥可抑制腦癌

施陳景虹表示,目前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療法是使用替莫唑胺,但患者平均存活只有14個月,最新研究發現,「單胺氧化酶A」能減少小鼠的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增殖,以及延緩腦膠質瘤耐藥性,並提高免疫反應及增加存活率。

研究登國際期刊

施陳景虹強調,「單胺氧化酶A」是一種常用抗憂鬱藥,能影響大腦功能和行為,可作為一種癌症抑制劑,減少癌細胞生長及轉移,未來能開發標靶藥物或組合療法。此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科學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ncotarget》。
相關新聞請見:
憂鬱骨鬆機率高2倍 陽光運動銀髮必備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7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衛福部去年5月公告,規定八大類公共場所應在一年內完成設置「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才能在民眾發生突發性心跳停止時,緊急搶救瀕死邊緣的患者。不過,食藥署提醒,AED屬於第三等級高風險醫療器材,民眾平時除應熟悉產品的正確操作方式外,更不能忽略定期檢查機器和妥善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資深藝人趙舜因演藝忙碌工作,20年前身體開始出狀況,先後被診斷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還曾中風3次,他卻忽略這些警訊,仍抽菸、喝酒、飲食不忌口。3年前,他被醫師告知腎臟開始萎縮,才驚覺事態嚴重,不到1年時間走上洗腎之路。他呼籲三高患者,千萬要控制病情,並聽從醫囑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誰說醫師就一定會健康?!自小不愛吃蔬菜的張醫師,即使當上醫師還是喜歡吃麵包或小吃攤,也愛喝咖啡、飲料、紅酒,加上沒有吃正餐的習慣,長期下來許多水溶性維生素都攝取不足、礦物質不足、必需脂肪酸不足,有時甚至連蛋白質也不足,造成腹部突出、掉髮、沒有精神。雖然不抽煙,還是在4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阿斯匹靈發明時,原本是用於治療疼痛及發燒的藥物,可以達到鎮痛、解熱的功效;1970年代,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伍焜玉首度發現,急性中風、心肌梗塞的患者使用阿斯匹靈,可以挽回性命!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伍焜玉指出,在美國進行中風與血小板之間的關連性研究發現,有中風症狀的年輕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