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帕金森氏症非失智 肢體障礙可分辨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氏症日!然而,卻有不少民眾對於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常分不清楚;對此,門諾神經內科主任王志弘指出,帕金森氏症與失智症是因為腦部退化部位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太相同,家人可以多觀察肢體障礙問題,及早釐清病情。

帕金森氏症是由英國醫師帕金森氏發表,此病便以他的名字作為紀念,通常好發在50歲後,但最容易發病的年紀是界於65與85歲,有些患者則30多歲便發病;王志弘主任指出,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都是腦部的退化性疾病,帕金森氏症退化的部位主要是基底核與腦幹,表現出來就是肢體活動的困難,像是顫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等症狀。

王志弘主任進一步指出,而失智症在腦部所退化的部位主要是掌管記憶功能,因此會有容易忘記、搞不清楚時間或者是地點、會忘了如何算錢、嚴重的連自己的親人都不認識,至於帕金森氏症患者也會有失智的情形,失智症的患者也會出現動作上的障礙,但兩者疾病治療方向大不同。

王志弘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此病形成的原因目前並不清楚,有些研究認為可能和環境的因子有關,但結果還不是很明確,少數的患者的確是和遺傳有關;一旦確診為帕金森氏症時,一定要配合使用藥物控制。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34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全球的公益與社福團體除了提倡愛滋病預防外,更是關注愛滋病患者的求診權益。然而,愛滋病患者不僅長期受到社會的排擠,甚至在醫院求診時,也常成為被醫生拒絕救治的對象;原因不外乎是愛滋病患者免疫系統遭受到破壞後,成為病毒攻擊的目標,造成許多手術的失敗率增加。不過,美國一名愛滋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臺北市愛滋病感染者年齡逐年遞減,有年輕化趨勢!有鑑於此,臺北市衛生局與各大專院校合作推動校園愛滋防治教育,以期能降低愛滋感染。 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 102年臺北市19至24歲新增HIV感染者共9位,較101年71位增加20位,增幅28.2%,是為個案數增幅最多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藝人蕭亞軒從去年開始認養非洲愛滋孤兒,目前已是「7個愛滋貧困遺孤的媽」;她認為,愛滋兒童從生下來就面對不公平的對待何其無辜,一個微笑與擁抱是零歧視的開始,希望為世界愛滋關懷盡一份心力。每年12月1日為國際愛滋日,今年主題是「關懷愛滋立即行動」,推廣反標籤訊息,建立對愛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冷氣團來襲,天氣冷颼颼,國人最愛吃鍋取暖,尤其是最受歡迎的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燒酒雞等四大鍋物,只要吃上一頓,身體立刻熱起來;不過,營養師提醒,這些鍋物食材多為高膽固醇、高普林,吃多了恐導致新陳代謝失調,並增加肝、腎的負擔。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琦仁表示,冬令進補是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