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市售包裝食品 逾8成名實不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市售包裝食品騙很大!消基會於11月間,隨機於賣場超市購買16樣商品,包括糖果、果凍、餅乾,以及泡麵、飲品、冷凍食品等,13項外包裝有標示不實或名實不符的情形,其中以零食類最嚴重,逾8成標榜口味,卻無實際原料。

13項名實不符包括,pinky水蜜桃薄荷糖沒有水蜜桃;吉米吉台漁碼頭-紅蟳棒沒有紅蟳;盛香珍荔枝椰果沒有荔枝;滋露草苺巧克力沒草莓;台灣尋味錄雞蛋布丁沒雞蛋;咔咔草莓巧克力棒沒草莓、巧克力;太祖牌蚵仔麵線不僅沒蚵仔,且調味粉包中僅有柴魚、蝦粉等海鮮相關添加物,也不見蚵仔的蹤影;中華水果豆花沒寫風味、僅有香料;桂冠蝦球沒蝦原料。

在飲品方面,有七星白葡萄氣泡香檳飲料沒葡萄原料;全國草莓調味保久牛乳沒有草苺原料;阿薩姆蘋果奶茶沒有蘋果原料;家樂福水蜜桃果茶沒有水蜜桃原料。

消基會指出,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食品容器或包裝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情形,可處4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再次違反者,必須歇業、停業一定期間,一年內不得再申請重新登錄。

消基會呼籲業者,應以誠信經營為原則,充分告知產品相關資訊。另外,政府也應研擬加強管理規範,避免消費者誤入食品叢林、迷失在隱晦不明的宣稱中。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46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女性一旦得了乳癌,往往擔心失去乳房、生育能力。台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表示,目前治療乳癌觀念逐漸改變,過去治療乳癌第一步驟多為先手術、切除腫瘤,再進行化療,現在醫界認為,手術前先進行術前輔助治療較為理想,一方面可以了解藥物是否有反應,另一方面,腫瘤縮小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兒虐致死的新聞報導層出不窮。據統計,國內平均每10分鐘,就有1位兒少被通報。為避免兒虐個案診斷疏忽,台大醫院整合多科醫師及相關專家,設立「兒少保護醫療中心」,評估兒少的傷勢,以減少證詞汙染。 每10分鐘1名兒少被通報 台大兒少保護醫療中心召集人、台大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運動可以健身,但是很常在運動後出現肌肉痠痛的現象,這時是應該要冰敷還是熱敷來緩解痠痛呢?運動醫學科醫師指出,應該要先冰敷,冰敷三天之後,再熱敷,而且冰敷與熱敷時間不宜太長,一次以十分鐘為限。 每週運動三至五天 每次半小時 壢新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吳順堯表示,運動應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女性生育能力下降,除了年齡,工作型態也是幫兇。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工作時常搬重物、做重勞力工作,或者做輪班工作,卵子品質會比較差,懷孕機率會下降。 職業型態 與生育能力息息相關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Occupational & Envi...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