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少年長期腳臭 原來是足底蛀蝕症惹禍

少年長期腳臭 原來是足底蛀蝕症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正值青春期的少年,雙腳容易出汗,導致常常有發臭現象,讓家長一度擔心是否身體出了問題,就醫檢查後,發現患者腳底屬於潮濕易出汗的膚質,且包括足底和腳趾處都可看線明顯淺凹,且合併病灶,雖沒有出現明顯傷口,但依據過往病史判斷,醫師確診為足底蛀蝕症造成。

罹患足底蛀蝕症 皮膚容易出現淺凹

足底蛀蝕症是侷限於皮膚角質層的細菌感染,細菌會分泌可溶解角質的酵素,造成皮膚出現淺凹和腳臭現象;開業皮膚科醫師葉昱廷指出,因此足底蛀蝕症又稱為足蹠蠹蝕症或是小凹狀角質溶解症,臨床上,部分患者會出現腳底黏膩感,脫襪子時也會有角質容易黏在襪子上。

足底蛀蝕症易和足癬混淆 診斷有賴經驗

醫師葉昱廷進一步說明,包括腳底、腳縫都是足底蛀蝕症容易好發位置,又以容易有腳汗、運動員或愛穿包鞋的人為高危險族群,尤其碰上天氣較潮濕情況,症狀更為惡化,診斷上,因容易和足癬混淆,因此會透過皮膚刮屑檢查加強診斷,但臨床上也曾有足底蛀蝕症和足癬同時出現的病例。

預防足底蛀蝕症最好的方式,就是養成足部乾燥的習慣,且避免長時間穿鞋,減少好發的機率,患者也能配合使用止汗劑,幫助紓緩病症發作;葉昱廷醫師提醒,若長期有腳臭困擾,必要時也應盡快尋求醫師的協助診斷,及早發現接受治療,避免影響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7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罹患多年糖尿病的80歲林女士,長期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1年多前開始覺得雙手麻木,並伴隨肩頸痠痛,於是前往醫院檢查,醫師診斷為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另外磁振造影(MRI)檢查發現其頸椎椎管狹窄(spinal stenosis),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頸椎病趨於年輕化 ...

閱讀詳情 »

2021.07.16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16日為止,已經有763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新北報導】止汗劑可以控制腋下汗水分泌,當然也可以擦在臉上,用來作妝前控油?這話看似有道理,但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警告,止汗劑含有鋁鹽成分,且濃度偏高,如果塗抹臉頰,很容易引發過敏、接觸性皮膚炎。 趙昭明表示,止汗劑原理是在汗腺的出口附近擋住部分汗水分泌,透過阻塞汗腺,讓腋下不容易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據媒體報導,汐止有名失智老翁被家人以水管沖水及掃把猛打,家人疑似不滿失智者不戴口罩、到處亂撿東西回家,情緒失控而施暴。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疫情指揮中心正視疫情中居家照顧失智者的壓力已至臨界點,應儘速恢復日照及失智據點服務,才能有效抒解家庭照顧壓力。失智者精神行為問題多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