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男嬰發燒痙攣 竟因乙型鏈球菌感染

小男嬰發燒痙攣 竟因乙型鏈球菌感染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一名才出生七天的小男嬰,出現發燒、呼吸急促、食慾差,並發生四肢抽搐、意識喪失等痙攣情況,家長立即帶其就醫,檢查結果發現,小男嬰感染了乙型鏈球菌,造成細菌性腦膜腦炎及敗血症;經由抗生素及抗癲癇藥物治療,病況穩定後,又再接受抗生素治療三週,才逐漸獲得改善。

乙型鏈球菌又稱為B型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屬於革蘭氏陽性球菌的一種,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腸內菌,多存在於女性的泌尿及生殖系統;根據統計,台灣每六名孕婦中,就有一名是帶菌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杜戎玨表示,臨床上,絕大多數的帶菌孕婦不會有症狀,但是偶爾會在生產時導致新生兒感染,例如新生兒敗血症和腦膜炎,即是最常見的乙型鏈球菌感染疾病。

杜戎玨指出,乙型鏈球菌感染造成腦膜炎的新生兒,即使在接受完整的治療以後,也常常會留下一些後遺症,例如聽力或視力受損、學習障礙、運動障礙或腦性麻痺等,往往需要長期的醫療照護及早期療育復健。

為防範新生兒感染乙型鏈球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01年起,已全面補助所有孕婦接受乙型鏈球菌的篩檢;杜戎玨醫師提醒,孕婦在懷孕的第35~37週時,務必接受篩檢,若篩檢為陽性者,及時給予預防性抗生素治療,可大幅減少新生兒感染機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136

相關推薦

你知道人體最先老化的器官是哪裡嗎?答案是腸道!便便是體內毒素的主要來源,如果便便形成後不能及時排出,會在腸道內釋放毒素,使腸內細菌環境紊亂,產生有害物質,更可怕的是,這些毒素還會透過腸肝循環系統流向肝臟,造成肝臟細胞的損傷,引發各種疾病的產生。因此,想要身體維持健康狀態,就必須養成健康的排便習慣。 ...

閱讀詳情 »

在一個炎熱的夏季裡,你毫不猶豫地從冰箱中拿出一個西瓜,輕輕劃開一個小口,或直接把大西瓜切成兩半,拿根勺子,搬到電視機或電腦前。你迫不及待地在西瓜最中間挖一口,放入嘴裡,感受這冰爽清甜......不知不覺開始有點飽了,一看還有大半個西瓜呢,本著堅持不浪費的原則,含著淚也要把它吃完...... 西瓜挖...

閱讀詳情 »

昨天在媽媽群裡,一位媽媽說起了自己生孩子時的囧事,她說當時醫生教她用力的時候,一直說找找拉大便的感覺,結果好了,孩子沒出來,大便真的先出來了!當時把她給尷尬的啊!幸好醫生們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當即就給處理了,只說了一句:「你還真拉啊!」 結果,她剛說完,媽媽們七嘴八舌聊開了,才知道居然類似這樣在產床...

閱讀詳情 »

迪倫‧本森在同死神作戰:他要留住未出生的兒子艾弗。 加拿大人迪倫‧本森已經通過陌生人募集了9.1萬美元,因為他懷孕的妻子已經腦死亡,需要資金維持她的生命補給,直到孩子出生。 嬰兒艾弗 迪倫‧本森在博客上記錄下了他的悲傷,他稱這種悲痛是「他的岩石」,(典故來自西西弗斯推巨石上山的故事。)儘管如此,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