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心!打耳洞、佩戴耳環不當會細菌感染、得愛滋病!怎麼做才不發炎?!

小心!打耳洞 佩戴耳環不當會細菌感染 得愛滋病!怎麼做才不發炎?!
   愛美是人的天性,許多人喜歡穿耳洞,無論如何,耳洞對皮膚來說是創口,有創口就容易感染,特別是在耳廓軟骨、鼻子、肚臍這些搞怪的位置,如果一不小心造成細菌感染,後果可能會很嚴重呦!

    ◆穿完耳洞後需要注意什麼?

    a)洗臉、睡覺時都要避免擠壓、碰擊耳朵,至少剛穿耳洞的7天內都不能沾水,保持耳洞乾燥通風。

    b)每日輕輕旋轉一下耳針,以防其與皮膚粘連一起。

    c)不要用不乾淨的手去摸耳洞或頻繁地轉動耳針。

    穿耳洞後怎麼做才不發炎?

    打了耳洞後,應立即並保持2-3次/日以75%酒精塗抹局部,持續至少1周。氯黴素眼藥水的有效成分含量低,不適用,金黴素藥膏則太黏稠更易吸附髒東西也不適合。

    若仍發炎且嚴重者要及時就醫。

    ◆穿耳後應戴真金真銀耳飾

    穿耳洞對組織有損傷,為保障起見,無論是否瘢痕體質,都應特別注意不要讓傷口感染導致瘢痕。一般在穿耳過後穿洞部位都會有短暫的紅腫,若持續時間在2-3天則是正常的,如果達到或超過一週時間都是紅腫的話,則可能是感染了,還有流膿則必定是感染了,這和穿耳時工具不衛生及穿耳後沒認真消毒消炎有關。此時應該馬上以酒精消毒,把耳環換成消毒過的醫用絲線,以幾縷絲線充當耳孔的植放物以阻止耳洞閉合,並起到引流分泌物的目的,此舉可防止感染加劇,必要時,應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消炎,1-3個月後再戴入真金真銀的耳飾,待情況穩定時,再換上自己心儀的耳飾。

    耳朵穿孔的Q &A

    Q打耳洞會不會出血?

    A打耳洞一般不會有明顯的出血,少量出血是可能的。因為耳垂上沒有大的血管。打耳洞雖然是個極小的手術,但一定要到正規的地方做,否則因此感染個什麼病,可就得不償失了。

    Q打完耳洞後怎麼選擇耳環?

    A打完耳洞三天後,最好換上細針的純金或純銀的圈狀耳環有利耳洞前後的透氣。若用的是耳釘,耳針和針托不要扣得太緊,最好留有一定的空隙,否則易因不透氣引起腫脹。注意剛穿耳洞時每兩天要用消毒藥水清洗耳環,堅持至少1個半月。

    Q不戴耳環,耳洞是不是會癒合?

    A打耳洞初期,要堅持佩戴耳環,否則就可能癒合。如果發炎了,若不嚴重可以用消毒後的醫藥絲線穿在耳洞上替代耳環,能防止感染加重,至少半年後才可隨心所欲地拆下耳環而不擔心會癒合。

穿耳洞、佩戴耳環不當會有哪些危害
小心感染愛滋病

 1.街頭小店穿耳洞易感染艾滋等血液性傳播疾病

    對於街頭打耳洞只用酒精擦拭器械的做法,實際上並不能起到完全消毒的作用,科學的做法是每用一次都要經過高壓消毒,以預防使用器械造成的交叉感染。如果打耳洞的器械不衛生,耳洞部位將會出現疼、癢、紅腫、流水、流膿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併發症和耳洞部分長出肉瘤。一旦出現上述問題,應立即到醫院進行處理。另外,使用不潔的器械打耳洞,還有可能感染上血液性傳播疾病,如艾滋、乙肝等,所以,一定要選擇到正規的機構打耳洞。

  2、耳骨穿洞易發炎恐致面癱

 

  有的年輕人喜歡在耳朵上穿上一排的耳環或是耳釘,認為這才是時尚。但是實際上,在耳廓的軟骨上打耳洞,要比在耳垂上穿洞危險的多。這是因為耳廓主要由軟骨構成,血液循環比耳垂差,對細菌的抵抗力也較差,所以更容易受到感染。萬一感染了,治療感染的消炎抗生素用在耳廓的效果也不明顯,如若感染嚴重,還很可能發展成化膿性軟骨膜炎,甚至導致耳廓萎縮。而且,在耳廓上穿孔,就算恢復的較好,可由於耳廓位置比較容易受到碰撞或是拉扯,這樣長期刺激軟骨可能再次引起軟骨發炎、增厚等問題。

  另外,千萬不能在耳屏(耳朵洞外的「小耳朵」)上打洞,創傷過深,有可能導致面部神經癱瘓。

  3、穿耳洞後護理不當發炎

  穿耳洞後一定要定期消毒,好好護理。有的女性以為只要穿好耳洞戴上耳環就行了,從此對耳洞不聞不問,沒有及時的護理,很容易導致耳洞發炎。

文章來源:女性 、 新華網

相關推薦

德國疫情確診人數節節攀升,德國聯邦政府不排除輕度封城!感染人數劇增迅速,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表達了對疫情的擔憂,正在計畫在全國實行「輕度封城措施」,預計將於28日與德國各州的總理一起商定是否要採取輕度封城措施,如果推行可能會導致酒吧、飯店以及公共活動場所面臨關閉的情形。德國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民健保開辦25年累積649億就醫紀錄、22億筆醫療影像,被視為全球少見的醫療資料庫,健保署今天公布健保AI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與癌症確診有關,其中又以肺癌腦轉移居多,北榮即開發出開發腦轉移瘤AI輔助診斷系統,協助確診。 健保開辦25周年 15件人工智慧研發案多數與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寵物陪伴帶來人生很多色彩,很多人都把寵物當作家人看待,但寵物離世時,飼主渡過傷痛需要和緩過程,一切都急不來。1名35歲已婚女性,婚前就養了1隻狗小孩,某天帶著愛犬到溪邊玩耍,因狗狗老化視力不佳,導致落水無法搶救回生命,個案也差點溺水,個案回家不斷責備自己心情鬱悶,就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韓國施打流感疫苗傳出多起疑似死亡案例,台灣疫苗也被放大檢視。根據疫苗不良通報,有4例死亡案例,引發民眾憂慮。衛福部疾管署26日加開記者會,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4例死亡案例,幾乎都與急性心血管疾病相關,專家會議認定與疫苗關聯性很低,且通報案例量並無異常,呼籲民眾不要恐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