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心!「血液循環」不好,小心失智、憂鬱症、中風、甚至是癌症找上門!

 

小林弘幸醫師,在得知罹患腫瘤後,

發現原來血液循環這個再簡單不過的身體運行機制,卻是維持身體健康防癌的最大關鍵!

頸部血流暢通可以消除各種不適

體寒、頭痛、全身僵硬。要消除這些不適症狀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

頸部有三個可以讓全身血液循環變好的理由。

理由一,頸部是所有主要血管經過的地方。為了把足夠的血液輸送到腦部,供腦部使用,頸部兩邊總共有四條主動脈。換句話說,如果這裡塞住了,腦部的血液循環也會跟著惡化,引發缺氧的症狀。

頭痛、暈眩就不用說了,健忘、認知障礙等也是因為流到腦部的血液不足所造成的。此外,近來有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的腦部血流量跟一般正常人相比也有偏少的傾向。
當流到小腦的血流量不足時,會讓我們掌握不到腳下的距離感,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跌倒!人腦是全身的司令台,血流不足所造成的影響實在不容小覷。
理由二,頸部是淋巴結集中的地方。所謂的淋巴液是從動脈滲出的一部份血液。
淋巴液也算是白血球的一種,具有將細胞排出的老舊廢物回收,保護身體免受外來細菌或病毒侵襲的功能。
不過,淋巴液和血液不一樣,它沒有像心臟一樣的幫浦。因此,它比血液還容易堵塞,這時老舊廢物就容易囤積在體內。慢性疲勞、皮膚鬆弛、橘皮組織便是這樣來的。
因此,改善淋巴的循環非常重要,尤其是匯集淋巴管的淋巴結,一旦淋巴結的阻塞疏通了,排毒效果就可大幅提升!
淋巴結位在大腿根部、腋下、肚臍下等全身各處,不過最主要集中在頸部周遭。

「預防失智」的優質血液循環
耳朵後面、後頸部、頸部兩側、下巴、鎖骨附近都有很多的淋巴結,因此當這裡的循環變好了,便可一鼓作氣地加速身體老舊廢物的排出。不但可以養顏美容,還可消除眼睛疲勞、壓力,可說是一舉數得。
理由三,頸部是副交感神經的中樞。頸動脈之間有一個名為「壓力感受器」的副交感神經偵測器,只要消除頸部的僵硬,這個偵測器就能確實運作,促進副交感神經的活絡,使全身血管擴張。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消除頸部的僵硬呢?首先,應該讓身體溫暖起來。把毛巾輕輕擰乾,放進微波爐裡加熱一下,再拿它敷在脖子上,不但可以使血液循環變好,也能有效地紓解肌肉的僵硬。
長期伏案工作感到疲勞的時候,不妨轉動一下脖子,不過,就像前面介紹的大迴轉運動一樣,記得雙手手腕要交叉。因為如果只有轉動脖子,身體的軸心可能會歪掉,搞不好還會扭到脖子,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小心!「血液循環」不好,小心失智 憂鬱症 中風 甚至是癌症找上門!
本文出自 出色文化《打造不會罹癌的身體》
更多書籍介紹由:http://bit.ly/2o11Pk8

相關推薦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今天舉辦「等你等我等你」動畫影片發表基金會,身為失智照顧家屬的林書煒在接到基金會出席並主持活動的邀約時,第一時間延後了重要的會議行程,特別告訴經紀人,無論時間如何配合,如此有意義的記者會一定要出席參加! 《等你等我等你》動畫影片歷時一年籌備製作,故事內容改編自失智者白婉芝真實故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印尼籍移工近期成為國內境外移入確診的最大宗,今(30)日甚至一口氣爆增20例,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緊急宣布自12月4日至17日,將暫停引進印尼籍移工入境來台工作2周;預計會減少約1350名印尼籍移工來台,絕大部分都是社福移工。陳時中也說印尼方面開出的陰性報告「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嚴防海外第二波疫情入侵台灣,防疫「秋冬專案」明天將正式上路,不但8類場所強制戴口罩之外,包括國人在內,只要入境台灣一律須檢附陰性證明,引爆新一波「海歸返國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最新統計,昨機場出現近期返國人數最高峰,單日衝破4千人。而沒陰性證明想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