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分子口服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新選擇

小分子口服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75歲的熊媽媽,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長達25年,過去使用類固醇治療,卻發現骨質嚴重流失,後來改用生物製劑治療,必須長期打針,身體都是瘀青,現在她看到針筒就懼怕。如今,衛生福利部核准最新類風濕性關節炎小分子口服藥,可望提供害怕打針患者治療的新選擇。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陳得源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需長期治療才能避免關節變形,目前治療藥物包括傳統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抗風濕藥物、類固醇藥物,以及生物製劑。

陳得源指出,以中、重度患者為例,若傳統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會改用生物製劑,但打針頻率從每周2次到每月1次都有,多數患者見到針筒就害怕,以致病情無法以有效控制,提高發生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台北榮總醫院過敏風溼免疫科主任林孝義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長期打針陷入恐懼,會導致服藥順從性差、疾病控制不佳,恐增加共病風險,如關節腔內滑膜慢性發炎,出現對稱性關節腫痛、變形,甚至殘障。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新藥。林孝義指出,日前衛福部核准最新類風濕性關節炎小分子口服藥,用於治療患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該藥物可直接進入發炎細胞內,阻斷細胞激素的訊息傳導路徑,減少發炎細胞激素生成,快速、有效緩解病情。

不過,林孝義提醒,小分子口服藥可能造成患者肝功能異常、免疫力下降,B肝帶原者要小心服用,另外,患者也可能提高感染肺結核的機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08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現代人的慾望不僅要「豐衣」,還須要達到「富貴」為止;「足食」外,也要達到「豪奢」才罷休。因此,「吃飽撐著」的病例就屢見不鮮;醫師提醒,「吃飽撐著」對於胃腸來說,真是不可承受之重!腸胃吸收超過負荷 恐致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彰化基督教醫院健檢科主任范泉山醫師表示,「吃飽撐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很多需要長時間站立的工作者,往往會有腿部水腫以及靜脈曲張的困擾;因此,預防腿部水腫、靜脈曲張等狀況就顯得格外重要。至於想要使用彈性襪來預防這些問題,該如何選擇呢? 醫用輔助襪 端視個人需求及接受度食藥署表示,如果有宣稱防止腿部血液蓄積所設計的器材時,例如預防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防曬觀念深植人心,有人認為在室內也該防曬,卻也有人認為這樣太矯枉過正、沒有必要。皮膚科醫師指出,就算在室內紫外線也能穿透雲層、玻璃,造成肌膚出現老化、傷害。UV光大致分為會造成老化的UVA以及造成曬傷、曬紅的UVB,UVB在上10點到下午2點間最強,但UVA全天候照射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人體多達600兆細菌,腸道內細菌最豐富,口腔中的細菌居次,而常見的齲齒、牙周病,都是口腔菌群失衡造成。醫師強調,想要維持口腔菌群平衡,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做好口腔清潔。細菌大量繁殖 發生齲齒、牙周病台大醫院口腔內科主治醫師孫安迪指出,一般情況下,口腔環境存在著正常菌群,當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