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對抗胃腸道基質瘤 正確用藥有「眉角」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醫師,我吃標靶藥物有一段時間了,腫瘤雖然沒有變大,但也沒有消失啊,是不是吃藥已經沒效了?」、「醫師,我雖然按時吃藥,但是腫瘤還是惡化了,是不是要趕快換其他的藥?」,治療胃腸道基質瘤的標靶藥物問世多年,儘管經臨床證實其治療存活率已達傳統治療的三倍以上,然而因患者用藥習慣與觀念大不同,時常讓藥物無法發揮應有的最大功效。

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李冠德表示,胃腸道基質瘤在醫學上視為惡性腫瘤,十多年前標靶藥尚未問世前,許多醫師遇到胃腸道基質瘤也束手無策,不只傳統的化療或電療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即使開刀切除,仍將近有一半的病人存活期不超過一年。「直到標靶藥物出現後,在胃腸道基質瘤的治療上才出現一道曙光」,李冠德副院長說,超過8成的患者具有臨床有效性,同時也增加了縮小腫瘤以減低手術複雜度的機率;並可做為術後輔助治療,大幅降低復發及轉移機率。

針對正確用藥的眉角,李冠德副院長說明,服用標靶藥物無法發揮效果的原因有很多,較常見的大致為:未按照醫囑服藥,沒有規律用藥或自行減少劑量;再者,有部分患者因具特定基因突變的外顯因子(exon9),一開始服藥就需要更高的起始劑量,這種情況需經過基因檢測才可得知;此外,有不少的患者在增加藥物劑量後呈現腫瘤縮小的反應,也可以考慮進行手術切除,較棘手的是患者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在這種情況下可進一步透過基因檢測找出突變的類型,以便考慮是否更換標靶藥物。

因此,在諮詢醫師評估標靶藥物效果之前,患者也應檢視自己的用藥習慣是否確實遵從醫囑。李冠德副院長進一步說明,有些患者雖因腫瘤受到控制沒有惡化,但以為腫瘤未消失就表示沒有藥效,或是因為腫瘤沒有惡化而認為不需繼續服藥,以上皆非正確的用藥觀念,擅自停藥後腫瘤反而會像冬眠甦醒,甚至轉為更棘手的「進行性多發性復發」。

醫師提醒,服用標靶藥的病患,有些人剛開始會有輕微的水腫、過敏皮疹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通常在1~2個月內會得到改善,也可在諮詢醫師後,將藥物分次服用或於餐中服用,以降低副作用的不適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57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台灣醫療水準連印傭都知道!一名四十一歲印尼籍幫傭,自己摸到乳房有硬塊,雇主帶她就醫檢查,證實是罹患乳癌;由於她很擔心返國後的醫療環境不好,因而要求在台灣做乳房全切手術,在台休養二個月後才返回印尼。41歲的印尼籍幫傭曼達,自己摸到右邊乳房有硬塊,一直不敢說,等到雇主發現有異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可別以為心血管疾病是秋冬才會發生的疾病!臨床發現,最近天氣逐漸炎熱,仍陸續出現許多心肌梗塞病人;心臟內科醫師提醒,夏季高溫更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千萬不可因為氣候炎熱,就輕忽防範工作。日前衛生署公佈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腦血管疾病僅次於癌症高掛第二和第三名,雖不及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常有過敏患者疑問「我以前未曾發生,為什麼突然過敏?」「我吃素怎麼會過敏?」,皮膚科醫師表示,這些都是對過敏的誤解,其實食物過敏除了先天體質因素,和食物是否新鮮、吃進去的量、以及不同食物的搭配都有關,不論葷素都可能誘發過敏。除了上述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壓力沈重,許多上班族辦公桌抽屜裡都放著胃乳、腸胃藥、制酸劑等腸胃藥,振興醫院藥劑科藥師吳青柳提醒,民眾在領藥時,一定要問清楚醫師或藥師藥物的作用及服用注意事項,以免影響療效。許多人以為吃藥傷胃,因此,吃藥都配胃藥,這些似是而非的「顧胃」觀念,已成不少民眾用藥習慣,多數人就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