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專家開講:「乳房術中放療」大解密

專家開講:「乳房術中放療」大解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乳房術中放射治療」(IORT) 是乳癌放療之重大突破,由於此治療技術引進國內至今僅5年左右,故仍有些醫療人員對此技術不甚熟悉,於網路上發表與國際研究相左之看法,因此特別請教台北振興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王崇義醫師,有關於「乳房術中放射治療」(IORT)之正確觀念,讓民眾能夠清楚認識此治療方式。

觀念一:術中放療局部復發率高於全乳照射?

王崇義醫師表示,目前IORT的實證醫學資料主要根據歐美國家的兩篇大型臨床研究「TARGIT」及「ELIOT」,其中TARGIT研究追蹤五年結果顯示,手術當下做放射治療組及全乳照射組,兩組病人局部復發率是2.1%:1.1%,P=0.31(無統計上意義)。也就是說,術中放射治療及全乳照射對於局部控制效果是一樣好的;ELIOT研究則顯示,若病人年齡大於50歲,腫瘤小於2公分的早期乳癌病患,對照上述兩組治療,也有相當的局部控制效果。

王崇義醫師分析,雖上述兩篇大型臨床研究都尚未達10年以上,但以目前全乳照射五年能達到2%之復發率,已是令人滿意的效果;相比目前TARGIT研究,乳房術中放射治療(IORT)復發率2.1%,復發率可說是相當。

觀念二:一次性高劑量的治療不如分次低劑量?

王崇義醫師解釋,單次高劑量的治療可以引發免疫反應,改變腫瘤微環境,已達殺滅腫瘤機轉的優點,也有輻射生物學的優勢,像是加馬刀Gamma Knife及電腦刀Cyber Knife的放射治療就是此優點,故非直接用分次低劑量的方式才有較高的療效。

觀念三:術中放療違背放射治療原則

王崇義醫師表示,目前乳癌相關文獻顯示,腫瘤復發大多在腫瘤原發處的一公分內,並非兩公分,且術中放療照射範圍能夠觸及到大部分有風險的範圍,即使超過一公分處,也有照射到40%-50%的劑量,可以充分治療一到兩公分的復發風險處,故術中放療並非違背放射治療原則。

王醫師特別強調,美國放射腫瘤學會ASTRO於2016年,根據部分乳房照射修改適合治療的病人標準,主要放寬年齡、腫瘤大小等限制,其中也將IORT的運用列於治療的選擇之一。

王醫師解釋,根據以上三點觀念說明,可知目前IORT之大型臨床研究雖僅有五年的追蹤報告,但就目前結果顯示,局部控制率與全乳照射組旗鼓相當,且併發症較少,能提供病患更好的醫療照護及生活品質,因此對於符合條件的早期乳癌病患,IORT可作為治療的新選擇。(文章提供/台北振興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王崇義醫師)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4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享譽國際的全民健保開辦至今已19年,健保署長黃三桂表示,為讓民眾獲得更有品質也更有效率的醫療照護服務,並提升自我健康及就醫狀況的掌握程度,今年將推出「醫療支出面十項重大管理計畫」。十項重大管理計畫,包括雲端藥歷檔精進計畫、急性後期照護試辦計畫、減少重症末期病患無效醫療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個人就醫紀錄,未來可上網查詢!中央健康保險署宣布,今年底前,將完成「健康存摺」建置,民眾只要使用自然人憑證,就可上網查詢最近一年的就醫資料,包括就醫日期、藥品名稱以及醫囑內容等。健保署長黃三桂指出,為便利民眾隨時做好健康管理,今年底前,將完成「健康存摺」建置,民眾只要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60歲的陳女士,3年前罹患第四期癌症且合併有脊椎骨轉移,積極化學及放射線治療後雖恢復日常生活,但自半年前開始便常覺得喘不過氣、容易倦怠、疲勞甚至出現下肢水腫情形,就醫後確診為嚴重心衰竭,所幸在使用「雙心室同步強心節律器」後症狀已緩解,住院治療三天後便順利返家。衛生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交通意外事故頻傳,有不少民眾在發生車禍時,會出現臉部骨折;由於美容醫學發達,針對臉部骨折的治療,目前已能由整形外科醫師進行復位固定,而且能讓傷口藏起來,使臉部不留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陳信翰表示,車禍所出現的粉碎性骨折,往往涉及多科治療,至於要進行臉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