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封閉8年 小腦萎縮病友為母親走出家門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為了媽媽能安心治療癌症,我一定要走出家門!」24歲得知自己患有散發型小腦萎縮症的病友育輝,因為病情讓他說話與行為異常,曾長達8年不敢出外面對人群;直到兩年前,發現媽媽因為要照顧自己,早已得知罹癌,卻遲遲不願治療,從第二期拖到末期,於是他鼓起勇氣證明自己,現在已能到各地巡迴演講、旅遊,享受人生。

育輝自述,20歲時因為愛飆車出車禍,車禍後發現自己跑步時常常跌倒、肢體行為異常,卻沒特別在意,直到了24歲,家人發現他走路必須有人攙扶,平衡感越來越差,才就醫確診為後天的散發型小腦萎縮症。

得知患病,育輝越來越封閉自我,8年來怕出外讓人指指點點,於是躲在家中,更成為心理醫師的常客;直到兩年前,偷聽到媽媽講電話內容,才發現媽媽罹癌卻不敢說出口,擔心他沒人照顧,於是一再拖延治療,從第2期拖到癌末。

「你的微笑是我最好的治療!」育輝眼眶泛紅地道出媽媽對他的期許,於是他下定決心走出家門,開始參加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舉辦的活動,雖曾經在獨自搭車時被計程車司機罵,甚至受到輪椅被丟在地上等屈辱,但他不斷突破,現在已經可獨自從市區搭捷運到淡水旅行,並隨著志工巡迴校園演講。

育輝強調,不要以為小腦萎縮症只是先天遺傳!如果長期酗酒或服藥、缺乏維生素B12、多發性硬化症、血管疾病、腫瘤等,都可能成為散發型小腦萎縮症患者。

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志工講師周麗華表示,小腦萎縮症主因是運動神經元受損,病友初期走路容易跌倒、失去平衡感、說話表達不清,中期會有發聲及吞嚥困難,行動不便需要輪椅代步,這些無法避免的症狀,成為許多病友不敢走出家門、面對人群的重要因素。

「走出家門,就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為了鼓勵身障者打開心門出外活動、與家人增加互動,舉辦第二屆「搖擺視窗‧鎖定愛」攝影展,即日起至今年9月10日止,只要是持有身障手冊或其家屬,拍下最愛景點的感動時刻,就能參與比賽,並有機會在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31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78歲張姓老翁於1年前被診斷出輕度失智,總認為住在同個屋簷下的兒子是情報局派來監視他的,因此處處提防且不時辱罵,讓為了照顧他而提早退休的張先生身心壓力難以負荷,在尋求台北慈濟醫院失能服務中心李嘉富主任諮詢後,父子倆衝突狀況已減緩許多。 然而近3個月,為配合COVID-...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田柏升報導】罹患糖尿病,就像把身體器官泡在糖水裡,時間久了,會引起各種併發症,這就是為什麼控制血糖很重要。許多專家都呼籲糖友穩定控糖才能維持免疫力,而兩者究竟有什麼關係?血糖不控制 醫師比喻血液如飲料黏答答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游能俊醫師形容,血糖沒控制好,就像含糖飲料一樣具有黏性,紅白血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大公衛學院今(1)日再提解封指數,目前有2個小於0.01國家,包含冰島與台灣,但美國、中南美、中非、法國仍然很高,台大公衛強調,只要解封指數小於1,就可考慮針對當地適度開啟邊境。同時台大公衛也呼籲,新冠疫苗開發勢必會國際間團體合作,台灣一定要參與其中,加快本土疫苗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線蟲是世界上最多的動物,而有許多線蟲為寄生型線蟲,會寄生各類動植物,造成經濟作物巨大的損失,並在開發中國家廣泛地傳染疾病。蠔菇快速麻痺線蟲 以此獲取養份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薛雁冰助研究員近期帶領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二篇有關「食肉真菌捕捉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