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家暴兒易以暴制暴 延續家庭暴力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為了保護媽媽遠離家暴傷害,發奮學習拳擊,17歲台灣拳擊選手林郁婷榮獲世界拳王。同樣也是為了保護媽媽,中部一名大學生卻殺了自己的父親,兩人都是長期目睹媽媽受到家庭暴力的目睹兒,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指出,國內各直轄市、縣(市)每年受理婚姻暴力通報件數將近6萬件,每案被害人育有1名子女推估,每年約有6萬名目睹家暴兒童少年。

出生在暴力家庭的青少年心靈創傷可能不亞於被害人,但多數人常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而輕忽了目睹暴力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國外研究發現,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少年長大後成為家庭暴力被害人或加害人的比例,約是一般人的5至10倍。

張秀鴛表示,許多家庭暴力的被害人常常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選擇隱忍暴力。但研究顯示,如果長期目睹家人以暴力的方式處理衝突,很容易就讓家庭暴力的問題延續至下一代。

孩童如果經常目睹家暴,可能出現頭痛、胃痛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徵狀,在心理上也可能對家中暴力感到羞恥,或認為暴力是自己引起的,而感到自責或有罪惡感等,這些都可能影響他們的學習與人際關係。

一旦這些孩子逐漸長大,有些孩子就會選擇與施暴者對抗,甚至採取以暴制暴。但以暴制暴的方式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候反而變成另一件人倫悲劇。

張秀鴛司長強調,孩子身旁的照顧者或每天與孩子相處的老師,應該多傾聽孩子內心的恐懼與害怕,給予接納、關懷和支持,並適時協助轉介相關專業輔導資源,才能有機會幫助孩子緩解暴力的傷害及影響。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47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冠本土個案上升3人都在新北市,指揮官陳時中強調,不論個案數與分佈縣市,都是3級警戒來最低;死亡個案增新增1名,6月15日確診,治療約1個月不幸8月6日死亡。 ▲8月10日新冠病患增加狀況。(圖/中央流行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1項新的調查顯示,美國老年人目前面臨著更高機率的跌倒風險,尤其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間,身體的活動量減少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 在今年1月份參與線上調查的2,074名50至80歲的美國成年人中,有超過3分之1的人表示,他們身體活動量減少了許多,有27%的人更表示身體的靈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再創低點,今(10)日全國2級警戒微調,社區大學、樂零學習中心、親子館等都重新開放,但K書中心仍維持禁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呼籲,用功讀書還有其他地方;另外,暑假後回學校可能性高。 陳時中說明,K書中心人流比較密集,管理上不是那麼容易,讀書建...

閱讀詳情 »

2021.08.10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8月10日為止,已經有814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