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家事全面刺激「腦區」的神奇效用

家事全面刺激「腦區」的神奇效用

★家事全面刺激「腦區」的神奇效用

◎多做家事,訓練全方位管理能力

很多人都聽過「做家事有助於活化大腦」這個說法。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煮飯、打掃、洗衣、管理家計、和鄰里交流等,除了身體勞動之外也需要時常動腦。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就安排好每一件該做的事,發生突發事件時也能臨機應變,所以說女性在面對這些生活大小事時,就不斷在活用大腦。

站在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做家事的時候,大腦的各個區塊會藉由神經網絡連結起來。這代表做家事能活化的腦部區塊範圍非常廣泛,而這是男性在工作中無法達到的效果。因為男性工作時會偏重使用某個腦區,但女性則是每天藉由做家事不斷活用各個腦區。因此大部分的女性非但不會罹患失智症,反而是充滿活力又長壽。

◎何謂八大腦區?

大腦有超過一千億個神經細胞,相同功能的細胞會聚集在一起,稱之為「腦區」。大腦約有一百二十處腦區,為了使大家容易理解,再將其統合分成八大區:

1掌管記憶與回憶的「記憶腦區」

2用視覺獲得資訊的「視覺腦區」

3產生喜怒哀樂的「感情腦區」

4發揮思考力和想像力的「思考腦區」

5理解資訊的「理解腦區」

6聽取聲音的「聽覺腦區」

7掌管溝通的「傳達腦區」

8掌管身體各部位動作的「運動腦區」

◎做一件家事,活化所有腦區

做家事可以充分刺激到八大腦區。例如,「做料理」就需要運用到好幾個腦區,使大腦充分發揮功能,是很棒的腦部訓練。我們在做料理時,大腦內部的運作如下:

●試味道→喚醒過去的味覺記憶,加以比較後調整味道 〔記憶腦區〕

●挑選食材、做料理的時候→使用到視覺觀察鮮度、變化〔視覺腦區〕

料理被人誇讚好吃而感到幸福→活化感情〔感情腦區〕

●思考料理步驟、同時做二〜三道菜→活用思考力〔思考腦區〕

●設計菜單考量家人的喜好與健康→需要對於他人的理解力〔理解腦區〕

●拌炒料理或炸東西→使用聽覺,聽聲音判斷熟成度〔聽覺腦區〕

●為某人而做的料理→以此傳達自己的愛意,也是一種溝通方式 〔傳達腦區〕

●料理過程中用手做各種動作、在廚房內走來走去→因大腦下達指令,所以身體開始動作〔運動腦區〕

書中主要介紹這八大主要腦區。光是做料理,就會運用到很多腦功能,也會活用到大腦中許多細微的部位,所以能夠藉由作家事達到訓練大腦的目的。

◎不用就會退化,腦區必須刻意鍛鍊

不同腦區會透過神經網絡相互連結,執行各項任務。舉例來說,與人對話時會使用「傳達腦區」,同時也會用「聽覺腦區」來聽取對方說話、用「視覺腦區」觀察對方的表情、用「思考腦區」思考對話的內容、用「感情腦區」感受快樂或憤怒。

此外,當某個腦區接收到新資訊或新經驗,並因此受到刺激,就會增強和其他腦區的連結,並建構出更多神經網絡、持續成長。

像這樣有意識地活用腦區來訓練大腦非常重要,但不能漫無目的地訓練,必須針對退化的能力重點訓練,才有活化大腦的效果。例如「覺得自己的記憶力逐漸衰退,所以想強化記憶腦區」、「因為聽覺不太靈敏,所以想好好訓練聽覺腦區」有了這類目標,就能提高活化大腦的效率;或者是藉由加強訓練原本就很靈活的腦區,一併提升其他較弱的部位。

日本醫學博士獨創請看《做家事練大腦》
博客來 http://goo.gl/gxuxnQ
金石堂 http://goo.gl/NqPlGm
誠 品 http://goo.gl/SxyVWO

相關推薦

你經常失眠、睡不著嗎?小心,最近1項研究指出,失眠可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和中風的風險,而且這些都和遺傳變異基因有關,研究刊登在《循環雜誌》(Circulation)。 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研究員Susanna Larsson表示,研究人員針對130萬筆有關心臟疾病和中風患者的多項數據進行研...

閱讀詳情 »

台北市市長柯文哲27日再度化身「1日社區醫師」前往案家進行訪視,並出席「慈悲關懷社區志工授證活動」與社區志工同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在柯市長支持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指導下,持續將健康、醫療、信賴的服務帶進社區,深耕社區照護有成。 柯文哲指出,台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閱讀詳情 »

為了幫助高齡長者延緩衰老與預防失智,童綜合醫院長期致力於社區促進健康,提供社區民眾預防保健服務與健康知識,並也通過高齡友善醫院認證,於8、9月與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結合,展開10場的「健康老化衛教推廣活動」,藉由遊戲的方式學習獲得正確健康飲食觀念。 童綜合醫院高齡照護團隊研發出1款桌遊遊戲-飲食碰碰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澳洲一名37歲女性Jasmine,每天都會用棉花棒清理耳多朵,但在5年前,她的左耳漸漸失去聽力,且偶爾會聽見奇怪的噪音,後來左耳開始疼痛。就醫後才驚覺,因為棉絮卡在左耳道,引起細菌感染,5年來顱骨已被細菌「吃」得很薄。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指出,應避免任何東西放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