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定期糞便潛血檢查 遠離大腸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大腸癌堪稱國人罹患率最高的癌症!一位住在台南永康區的55歲郭姓市民,平日不大注重健康,去年參加該區衛生所舉辦的行動醫院健康檢查後,結果顯示為異常,至大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罹患大腸癌第一期,所幸發現的早,接受手術治療後已逐漸重拾健康。

根據衛福部統計,99年大腸癌發生人數已將近1萬5千人,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每年都會有4千多人因此死亡,死亡率高達20%,也就是說,每5位罹患大腸癌的患者中就有1人會死亡。而台南市101年因大腸直腸癌死亡的人數高達558人,較前一年增加116人,主要可能是因為發現時大都為晚期癌、來不及治療而死亡。

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篩檢大腸癌最簡易又有效的方式!當檢查結果為陽性者就須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研究顯示,約有40-50%會發現腺瘤性瘜肉(癌性病變),5-7%發現大腸癌,且發現的大腸癌患者中,約有70%為第二期以前的早期癌變。

癌症登記資料也可發現,由腺瘤性瘜肉轉變成大腸癌約須 5-10 年的時間,因此,只要記得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一定可以早日發現異常,為自身健康把關。台南市衛生局也呼籲民眾,一旦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請務必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免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先機。

根據台南市衛生局統計,目前該市50-69歲民眾,有接受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檢查者約只有35%,尚有65%(約27萬人)的市民未曾接受檢查;且接受過糞便潛血檢查異常的民眾,有近2萬5千人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該局呼籲50-69歲〈易罹患大腸癌高危險年齡層〉及尚未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的民眾,應儘早接受檢查。另外,若有大腸癌家庭遺傳病史的民眾,建議提前篩檢年齡並定期做大腸鏡檢查,才能降低罹癌風險、早期治療提升治癒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55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升溫,網路上的眾多資訊,常是以快取勝,使民眾常常難以分辨資訊的對錯與合理性。像是在SARS流行期間,隨著疫情延燒,社會恐慌也加劇,疾病污名化問題十分嚴重,不僅影響防疫,更會造成許多社會排擠與對立,現今口罩荒、酒精荒已有跡象,因此切莫重蹈覆轍。衛促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公布2例COVID-19(武漢肺炎)個案,兩例都無旅遊史,台灣算出現社區傳播嗎?衛福部長陳時中強調,社區傳播定義是「在社區走動就有感染的風險」,且須滿足4徵兆中的3項都不符合,只有感染源還在調查中,社區傳播風險仍然很低,呼籲民眾維持目前口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據統計在美國有50%以上的婦女,一生至少會得到一次泌尿道感染,是女性常見且困擾的疾病之一,除了常有頻尿、漏尿狀況外,嚴重時泌尿道會反覆感染,還會有排尿疼痛、尿急等症狀,因此不可忽視。愛憋尿又不喝水 小心泌尿道感染找上門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張嘉珮醫師表示,造成泌尿道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