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解血便 幼年型息肉作怪

孩子解血便 幼年型息肉作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1歲的晴晴,近一個月來不斷地解血便,媽媽帶她到診所就診,因為沒有哭鬧等不舒服症狀,初步診斷為蛋白質過敏。晴晴雖然只喝母奶,沒有吃其他副食品,但血便的情況依舊沒改善。此外,還發現反覆的脫肛,甚至排出了一個圓形的物體,來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就診後,初步排除血便最常見的原因─肛裂,再經大腸鏡檢查後,確認為大腸息肉造成的反覆血便及脫肛。病理報告為良性的幼年性息肉,經治療後,血便的問題解決了,晴晴也健康出院了。

息肉會造成鮮紅色出血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王佩琳醫師表示,晴晴罹患的『幼年型息肉』並不少見,有些研究指出發生率約3%,常見於1至10歲的孩童。一般是偶發性的,不是遺傳性疾病。大部分『幼兒型息肉』為1-2顆的,大小通常不超過2公分,好發在直腸及乙狀結腸。而像晴晴一樣,息肉自行脫落的機會,約佔所有幼年型息肉中的一成。與一般血便的常見原因最大不同的表現,在於息肉所造成的出血為鮮紅色,而且解血便時沒有疼痛感,有的會像晴晴一樣有脫肛的情形。但是,當息肉造成腸道阻塞時,由於解便不正常,少部分因而形成腸套疊,導致嚴重腹痛。單從臨床症狀要確診息肉是不夠的,還需要完整的大腸鏡檢查。幼年型息肉大多為良性,幾乎不會變成惡性腫瘤。但若大腸鏡檢查發現多顆息肉時(多於3-5顆)或是有相關家族史(家族性息肉、大腸癌等),轉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就會上升,必須定期追蹤檢查。

兒童血便成因多 需就診檢查

王佩琳醫師指出,造成兒童血便的原因很多,息肉僅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是「肛裂」,通常小朋友也有便秘及解便困難、疼痛等情形,在一般理學檢查即可發現。若血便外合併有高燒、腹痛及腹瀉時,通常是「細菌性腸胃炎」。如果小朋友有規律的間歇性劇烈腹痛,伴隨著嚴重嘔吐,後期開始有草莓果醬型態的血便,就要高度懷疑是「腸套疊」。除此之外,像是「梅爾氏憩室」、「蛋白質過敏」、「過敏性紫斑」,甚至是少見的「發炎性腸道疾病」都可能造成兒童血便。

家長勿驚慌失措

王佩琳醫師提醒,若家中小朋友持續血便,務必帶到兒童腸胃科診察。爸媽不要慌張,注意解血便量的多寡和顏色型態,可以拍下血便的照片或將有血便的尿布帶來。另外,血便出現及持續的時間、其他臨床症狀、最近飲食的情況、家族史和旅遊史等,也可提供給醫師,安排適當的檢查,找出病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7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連日來PM2.5濃度飆高,台灣中南部「紫爆」,不僅因咳嗽、打噴嚏的民眾增加,造成耳鼻喉科、感染科病患暴增,現在更有研究指出,PM2.5越高,越容易引起意想不到的「疝氣」! 深受氣喘、過敏性鼻炎困擾的王先生,前幾天從中南部出差回來,便一直咳嗽,懷疑與出差那些天空氣污染嚴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吃飯不小心嗆到、聲音沙啞,真的只是意外或感冒引起的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吳哲維表示,以上的情況,很有可能是「聲帶麻痺」!   甲狀腺手術併發症 嗆食、呼吸困難 聲帶麻痺常見於接受甲狀腺手術的病人,是此手術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也是甲狀腺手術病人最...

閱讀詳情 »

一小白菜 小白菜又稱上海青或油白菜,是鉀元素的最佳來源,而鉀元素有助於增長肌肉和保持血壓處於正常水平。小白菜還富含多種維生素,能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增加白細胞的活性,提高人體對毒素所產生的反應。食用方法:把小白菜莖下端的白色部分切碎,用雞肉或蔬菜湯和芝麻油燉燜;2分鐘後加入小白菜的葉子,再煮2分鐘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您是否注意到家人身上有一些傷口總是反反覆覆出現,即使已經擦藥好幾個禮拜,傷口還是沒有痊癒,甚至還出現新傷口?小心!可能是罹患「摳皮症」!身心專科醫師劉誠崇表示,摳皮症是一種較易出現在女性身上的精神行為症狀,常與生活壓力過大有關,持續摳抓臉部或身體的舊傷口,除了讓傷疤難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