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 妳有更好的選擇

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 妳有更好的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38歲女性罹患子宮肌瘤,每次月經來都過量,需要跑醫院輸血,就醫檢查發現子宮內有一顆黏膜下肌瘤、多顆肌層內肌瘤,長期貧血的結果,血紅素掉到僅5g/dl,使用傳統藥物治療都無效,經醫師建議使用新型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第一個月血紅素就提升至8g/dl,第二個月已經回到正常數值,可以手術摘除,術後追蹤已經半年,子宮肌瘤未復發,目前為懷孕做好準備。

每2至5名女性 罹患子宮肌瘤

根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統計,國內子宮肌瘤發生率約為20-50%,好發年齡層為40-50歲婦女。員林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吳榮良表示,大部分子宮肌瘤為良性腫瘤,只要是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都可能發生,停經後缺乏荷爾蒙刺激,子宮肌瘤則會逐漸萎縮。

子宮肌瘤有3種 黏膜下肌瘤症狀明顯

吳榮良醫師說明,子宮肌瘤會根據生長位置而有不同症狀,可分為肌層內肌瘤、黏膜下肌瘤及漿膜下肌瘤,其中以肌層內肌瘤最為常見,患者通常不會感到身體不適;黏膜下肌瘤則因靠近血管,患者幾乎都有經血量過多、月經異常、痛經、貧血等症狀;而漿膜下肌瘤超過5公分以上,才可能壓迫腸胃容易出現腹脹、腹痛等腸胃道症狀。

4大狀況 子宮肌瘤需進一步治療

子宮肌瘤需要治療嗎?吳榮良醫師強調,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沒有症狀,只需追蹤即可;若出現經血量過多、痛經、貧血、造成不孕,則應進一步評估治療方式,目前有藥物治療、海扶刀療法、子宮動脈栓塞及手術治療,但僅2-3成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傳統黃體素副作用多 新型口服藥大幅改善

吳榮良醫師進一步說明,針對經血量過多、痛經等症狀,可使用口服子宮收縮藥物、止血劑及黃體素;不過黃體素每天需服用4-6顆,容易產生水腫、長痘痘、毛孔粗大、便祕等副作用。

目前已有新型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一天只需一顆,通常一周內經血量過多、腹痛情形便會減少,下個月痛經則會大幅改善,建議連續服用3個月、停藥1個月,持續使用1年,僅有些微的頭痛、頭暈副作用。

子宮肌瘤別怕 手術非唯一治療方式

吳榮良醫師呼籲,罹患子宮肌瘤不要害怕治療,目前治療準則以藥物治療為先,最後一步才需傳統手術治療;如今,新型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可有效舒緩不適症狀,可說是患者的一大福音。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2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母乳是哺育寶寶最棒的食物,其天然又不含過敏原,更是促成寶寶健康成長的關鍵,但很多媽媽因為身體健康的緣故,或者重返職場、奶量不足、退奶時間過快等因素,不得不給寶寶部分添加或完全轉換成配方奶,究竟在母奶銜接轉換成配方奶時,該如何選擇?母奶銜接換奶 這樣做適應更快臺安醫院小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早晚溫差變化大,忽而春雨綿綿,連下好幾天的雨,忽而晴空萬里,艷陽高照,氣溫飆升。面對這樣的氣候,很多人都出現了過敏現象,甚至心情也會跟著七上八下,情緒大受影響;在這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時,我們要如何保健呢?春末夏初鳥語花香 美妙的人生體驗中醫師李深浦表示,...

閱讀詳情 »

作者:黃曼瑩唉,怎麼又感冒了?人吃五穀雜糧,很難不生病。其實,有太多的毛病都是我們自己吃出來的。因此,要預防百病,觀念仍然在於吃對食物。尤其,感冒看似家常便飯,其實不然,遠離感冒上身,營養師教大家依照香夏秋冬四季分別吃一些適合的料理,有助對抗感冒威脅! 感冒不是小病,處理不好會變成各種病的源頭 如果...

閱讀詳情 »

作者:洪毓琪身為女性的你,或多或少都曾飽受私密處感染之苦。但想要遠離陰道、泌尿道感染問題,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近來網路就謠傳:「不想私密處感染上身,用熱水清洗女性貼身衣物,藉此殺菌效果」的說法,引起不少網友熱烈討論。到底以上傳言是真是假?就讓專業婦產科醫師為我們破解女性常見4大私密處清潔、保養迷思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