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婦人膝關節受損不治療 檢查後竟磨到沒軟骨

婦人膝關節受損不治療 檢查後竟磨到沒軟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年紀增長,關節也會跟著退化,且嚴重者甚至需要置換人工膝關節!日前,有一名73歲老婦人,因膝關節受損,就連拿著拐杖走平路,也會窒礙難行,長久下來腰部開始痠痛不適,也易因膝關節疼痛而跌倒,直到就醫才發現,原來她的關節已磨到軟骨都沒了,後來置換人工膝關節,目前已能自己走路,不需要拐杖,且就連上下樓梯也不成問題。

老年人怕痛 多數患者不願接受治療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黃鐙樂醫師表示,從門診上觀察,發現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的病人主要在58~85歲間,且年過8旬的高齡長者,雖多見退化性關節炎困擾,但因怕痛、怕後遺症或恢復速度慢長,多半打退堂鼓。

以往傳統式的人工關節手術,醫師都會建議病人,在手術後必須拿柺杖3月,積極復健3月至半年,膝蓋關節的功能才有可能恢復正常,但黃鐙樂醫師建議患者,可用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對軟組織、肌肉韌帶傷害較小、復健少。

及早發現、治療 可避免更換人工關節

「老人家總是能拖則拖,往往拖到症狀嚴重,打針吃止痛藥已失靈,才選擇置換人工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使活動力降低,久而久之,肌肉、骨骼都可能萎縮或退化,只能走上換人工關節一途。

黃鐙樂醫師表示,大多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患者都已第4或5期,但其實退化性關節炎前期可透過其他方式,延緩退化速度,甚至可避免換人工關節的命運,所以,建議民眾只要發現關節不適,就要盡速就醫檢查、治療。

加強腿部靈活度 有助於延緩老化

手術開刀雖有後遺症,但據台灣統計,術後感染率不到1%,有症狀的血栓者更少,手術所需的半身麻醉可能帶來風險,但經詳細評估後,高齡老人家也可考慮置換人工膝關節,因此,民眾無須過度擔憂,以至於延誤治療,使得問題越來越嚴重。

此外,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因平時活動力減少,更要加強肌肉運動,所以,建議患者每天可花半小時游泳,或1天3次、1次15分鐘的抬腿運動,這些「無負重運動」可加強腿部肌肉骨骼靈活度,避免因不動而快速退化。

最後,黃鐙樂醫師提醒民眾,部分退化性關節炎病人,會將其症狀和骨質疏鬆症劃上等號,於診間詢問是否吃鈣片補鈣就有效,但其實這2種病症的成因與後續治療方式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千萬勿再搞混。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豆干、豆皮、豆腐,近來搭上國民健康潮,攝取植物性蛋白成為保健主旋律後,菜市場多種豆類製品,或是便利商店架子上的豆漿,都成了熱銷產品。然而,菜市場所販賣的豆類食材,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幾乎都放在常溫之下販賣,但,其實豆類食品若放置時間過久,很容易因此腐敗,所以為了讓賣...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時候胖就是胖!據國民健康署統計顯示,肥胖兒童有高達五成機率長大後也會肥胖,而肥胖定義中,又以腹部脂肪過多造成的腰圍超標,為健康帶來最大的慢性病危害。因此,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今年前進高雄市、台中市、新北市及基隆市,在千禧健康OPEN小將的帶領下,幫助師生與家長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罹患失智症的患者,宛如靈魂回天,遺留軀體尚還運作,也因此全然喪失記憶,忘了世間浮塵,但根據國外的最新研究指出,科學家成功利用光遺傳學,喚醒早已流失所有記憶的老鼠,讓這項技術,有望成為未來治療失智症的開端。  記憶並未消失 只是大腦失去提取功能 該研究已刊...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面對減重,民眾往往都會透過運動、飲食控制來達到此功效,但你知道嗎?其實壓力、睡眠品質不佳、外在噪音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會使讓人瘦不下,甚至越來越肥胖!  噪音易使人感到壓力 釋放更多脂肪 日前,有份來自瑞典的最新研究,自1999年起他們便找來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