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姐姐為了捐骨髓給白血病的弟弟放棄了肚子裡的孩子... 無知的家長真的要提早預防!

姐姐為了捐骨髓給白血病的弟弟放棄了肚子裡的孩子... 無知的家長真的要提早預防!

目前患白血病的人數越發的上升了,最令人震驚的是,發病人群多數都是孩子!我們都知道白血病是有極高的死亡率的,但是就診的患者卻很少,大多數的患者在被確診為白血病的時候已經患了很長的時候病症,只是一直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顯現,如果白血病長期不治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其他嚴重的併發症,這些併發症也是比較危險的。

姐姐為了捐骨髓給白血病的弟弟放棄了肚子裡的孩子... 無知的家長真的要提早預防!

白血病現在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得了白血病,最常見的治療是換骨髓。前兩天看到一個姐姐為救白血病的弟弟做人流的新聞,因為弟弟查出了白血病,需要家人趕緊做骨髓配對檢查,報告出來後,這個姐姐完全吻合,如果做配對成功的希望很大,只是姐姐的肚子了有孩子,要捐造血幹細胞,只有捨棄孩子。這個偉大的姐姐在兩難的親情之間,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救弟弟,還拿出30萬元的積蓄。雖然打掉孩子對一個母親來說太殘忍,可如果能救弟弟,那也是一種希望。震撼心靈,讓我們深思和感動。

姐姐為了捐骨髓給白血病的弟弟放棄了肚子裡的孩子... 無知的家長真的要提早預防!

作為父母的我們更應該學著去瞭解白血病的一些常識。白血病早期警號包括:發熱、疲倦、鼻衄、牙齦出血、月經過多、關節疼痛,皮膚粘膜瘀點、瘀斑以及淋巴結腫大等。一旦出現上述早期警號,只需做一次血常規檢查,基本就可以判斷是否為白血病。如果不幸被確診為白血病,早期進行治療可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為白血病的原因目前還沒辦法明確,我們也只能先做相應的預防措施。

1.不要給孩子多喝飲料。現在的條件比以往優越了,許多家長總想把好的給孩子,孩子想要什麼都會盡力去滿足。很多孩子為什麼容易得這病,正是因為許多家長誤以為白開水沒有營養,讓孩子多喝飲料導致。

2.飲食要規律

新鮮的蔬菜水果是必要的,少給孩子吃油炸肥膩的食物,醃製和燒烤儘量避免給孩子食用。有人說每週吃幾個橘子和香蕉患白血病的幾率會降低一半。少抽菸,少喝酒,購買的蔬菜水果都用反覆清洗,別殘留各種農藥。

3.加強鍛鍊

每天有規律的鍛鍊,跑跑步,打打羽毛球,多游泳可以增強人體各器官的功能,調整好情緒,改善心態,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堅持鍛鍊對骨骼,肌肉,關節和韌帶都會提供更多的能量。

4.避免接觸化學物質

像甲醛啊,油漆啊,苯、二甲苯等有毒化學物質都是引發白血病的最大元兇,房子裝修後要加強通風,孕婦和嬰幼兒更不可大意太早入住。一些乙雙嗎琳、氯黴素、細胞毒類抗癌藥等均可誘發白血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試用。人人都有一顆愛美的心,經常染髮的朋友們也要注意,切不可只顧美麗,不要健康。長期使用染髮劑對身體很不利。

5.遠離輻射,減少危險指數

之前表弟購買新房,可房子後面有高壓電線,當時我就沒同意。居民住所也應該遠離電磁場和高壓電線。如果父母從事放射線工作,經常接觸放射線物質,那麼孩子得白血病的幾率較高,像這樣的人群更應加強注意防護措施。

最後家長要注意的是:兒童是白血病的高發人群,因為孩子的免疫功能較弱,所以要多帶孩子做戶外運動,飲食方面要搭配合理,給孩子一個乾淨無污染的環境,當孩子生病了切勿濫用藥,別給孩子喝飲料,少吃加工小食品。多吃水果蔬菜,鍛鍊身體,來增加孩子的免疫能力,孩子有任何不適都應及時送去醫院就診。 要明白,孩子的健康才是頭等大事,切勿因為我們的無知而害了他們。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一名60歲陳姓婦人因感覺喉嚨有異物、吞嚥困難與胸悶等症狀至胃腸肝膽科就醫,醫師診斷除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狀況外,亦留意到陳婦的心跳伴隨明顯心雜音。轉介至心臟血管內科進行檢查時,果然在心臟發現腫瘤,及時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為陳婦安排微創手術、摘除腫瘤。 阻礙血液...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房腫塊千萬不能拖!34歲的張小姐,早在大學二年級某天洗澡時就曾發現有腫瘤硬塊,當時手術開刀取出,病理檢驗確認為良性乳房纖維腺瘤,沒想到這樣的經驗竟讓她多年後再發生硬塊時,險些錯失診斷良機,自以為「這個硬塊跟大學時期一樣狀況」、「摸...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了防止皮膚變乾燥,保溼、潤膚甚至保護肌膚免於刺激,不少人愛用凡士林產品,但網路流傳「凡士林內的石蠟,會破壞皮膚調節機制」一說法,引發疑問。對此,食藥署特別在食藥闢謠專區澄清,石蠟安全性高,民眾不需過度擔憂。 食藥署表示,凡士林的主...

閱讀詳情 »

▲(示意照非文中個案/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偏頭痛是一種病!不像頭痛只是一個症狀,嚴重發作時,不少人幾乎難以上班或上學,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提醒,國內臨床發現,有痛吃不痛就停藥,或天天服用止痛藥等不正確的服藥觀念,常是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