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如何透過目測判斷體脂肪率? 從0到9級,看看你屬於哪一個等級吧

如何透過目測判斷體脂肪率 從0到9級,看看你屬於哪一個等級吧

大部分人會通過體重來判斷自己是否肥胖,實際這並不准確。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體重差不多但是外觀肥瘦程度差別很大的人。因此判斷是否肥胖,標準應該是體脂肪率,即體脂肪佔總體重的百分比。

如何透過目測判斷體脂肪率 從0到9級,看看你屬於哪一個等級吧

構成體脂肪的兩個部分是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前者影響外觀,後者環繞在肝臟等器官周圍,是最為危險的脂肪。內臟脂肪如果過多,可以大大提高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脂肪對人體構成來說是必須的,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影響健康。對男性而言,3-4%左右的體脂是必須脂肪,對女性而言10-12%的脂肪是必須脂肪。而男性體脂高於25%,女性高於35%則屬於肥胖,不但難看還會影響健康。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的體脂率呢?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目測。

男女數據的對照:

男子的體脂率&體型特點

4%~6% 臀大肌出現橫紋(健美運動員最理想的競技狀態)。

7%~9% 背肌顯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塊明顯(健美運動員競技狀態)。

10%~12% 理想值全身各部位脂肪不鬆弛,腹肌分塊明顯。

13%~15% 理想值全身各部位脂肪不鬆弛,腹肌顯露,分塊不明顯。

16%~18% 正常值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鬆弛,腰腹部較鬆弛。

19%~21% 正常值全身各部位脂肪略鬆弛,腰圍通常是81~85厘米。

22%~24% 偏高腰圍通常是86~90厘米。

25%~27% 高腰圍通常是91~95厘米。

28%~30% 肥胖腰圍通常是96~100厘米。

31%以上再不減肥就不舉的節奏了。

女子的體脂率&體型特點

8%~10% 在BMI出於健康值的情況下,是極少數女運動員達到的競技狀態(會引起閉經、月經紊亂和乳房縮小)【若BMI同時很低,則為代謝亢奮或吸收不良引起的消瘦狀態】

11%~13% 背肌顯露,腹外斜肌分塊更加明顯

14%~16% 背肌顯露,腹肌分塊更加明顯。

17%~19% 理想值全身各部位脂肪不鬆弛,腹肌分塊明顯。

20%~22% 理想值全身各部位脂肪不鬆弛,腹肌顯露,分塊不明顯。

23%~25% 理想值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鬆弛,腹肌不顯露。

26%~28% 正常值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鬆弛,腰腹部較鬆弛。

29%~31% 正常值全身各部位脂肪略鬆弛,腰圍通常是81~85厘米。

32%~34% 偏高腰圍通常是86~90厘米。

35%~37% 高腰圍通常是91~95厘米。

38%~40% 肥胖腰圍通常是96~100厘米。

41%以上再不減肥就等死的節奏了……

簡單的儀器測量因為受到體內水分,食物,和身體狀況的影響,所以只能作為參考,並不是很準確。接下來讓我們試試自己的眼力。

請看圖:

如何透過目測判斷體脂肪率 從0到9級,看看你屬於哪一個等級吧

via

天啊!這名韓國coser已經出神入化到讓網友分不清究竟是天生、整容還是修圖修出來的效果了

如何透過目測判斷體脂肪率 從0到9級,看看你屬於哪一個等級吧

史上最恐怖的七個小屁孩,在得知他們做出的事情...我全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如何透過目測判斷體脂肪率 從0到9級,看看你屬於哪一個等級吧

男人小弟弟衰竭時會出現這幾種情形...這時候就要靠...來補一補了

如何透過目測判斷體脂肪率 從0到9級,看看你屬於哪一個等級吧

相關推薦

大都會強投Jacobde Grom,今天在對勇士的比賽前四局威風八面,不但沒有失分還投出六次三振,但他因為右手肘過度延伸提前退場,將接受核磁共振檢查。勇士24歲的先發投手Sean Newcome則是在前五局表現出色,讓大都會打者一分都得不到。勇士打者把握deGrom提前退場的機會,用全壘打火力攻城掠...

閱讀詳情 »

大谷翔平連續第二場,擔任指定打擊先發上場,打五棒,大聯盟生涯的第一個月,這位日本二刀流打擊率3成41,4發全壘打,12分打點,投手戰績則是2勝1敗,自責分率4.43,投打都表現不錯,獲選為美聯4月份最佳新人。在主場和金鶯的第二戰,大谷雖然4打數沒有安打,但用快腿幫助球隊,四局下半,靠著一壘手Chri...

閱讀詳情 »

轉戰小熊的混血王子達比修有,今天面對落磯,才投到第九顆球就出狀況。面對全國家聯盟最會打全壘打的洛磯,達比修有變成餵球機器,他只投了4.1局,雖然投出八次三振,但被打出三支全壘打狂丟6分,慘遭落磯KO。達比修有開季至今六場先發,只有兩場投滿六局的優質先發,其他四場都投不滿五局,完全不符合6年1.26億...

閱讀詳情 »

還能有多快?荷蘭競速滑冰選手努依斯,在平昌冬澳摘下兩面金牌後,決定挑戰自己的極限,向世界紀錄挑戰。對滑冰選手來說,進行比賽時的場地,基本上在室內,不會有氣候和風速等問題,不過這次努依斯要進行的挑戰,是在室外進行,能不能寫下世界紀錄,關鍵就在能否有效阻擋風速。努依斯的團隊,首先從裝備上進行思考,但發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