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生褲底下七種「白色預警」正緊急暗示大病降臨!當有這些狀況時...你就不得不注意了!

女生褲底下七種「白色預警」正緊急暗示大病降臨!當有這些狀況時...你就不得不注意了!
隨著年齡增長,體質減弱,「白帶異常」也悄然而出。婦科專家提示成年女性,當白帶味多、味臭、顏色改變或呈膿性狀時,預示著一些婦科疾病,甚至癌症。對內褲上那些不正常的分泌物,不妨做個自測,解讀一下這些「白色預警」。

女生褲底下七種「白色預警」正緊急暗示大病降臨!當有這些狀況時...你就不得不注意了!

一、無色透明黏性白帶

症狀:白帶突然增多,與雞蛋清相似,或稍顯混濁,除感到腰酸外,很少有其他症狀,常被忽視。

預警:這種白帶多見於慢性宮頸炎、頸管炎以及應用雌激素以後。

二、泡沫性白帶

症狀:除白帶增多以外,往往伴有外陰、陰道的瘙癢,如果還有化膿性細菌的結合併感染,則白帶為黃膿樣,且有泡沫。

預警:滴蟲性陰道炎。

三、豆腐渣樣白帶

症狀:白帶中混有豆腐渣樣的白色塊狀物,有時這種白色物質會附著在陰道壁上,不易脫下,常常伴有奇癢。

預警:黴菌性陰道炎。

女生褲底下七種「白色預警」正緊急暗示大病降臨!當有這些狀況時...你就不得不注意了!

四、膿性白帶

症狀:白帶色黃或色綠,有臭味,這多是生殖器官發生感染所致。炎症滲出物,膿細胞、壞死的上皮細胞等,加上細菌的作用,使白帶呈現上述改變。

預警:滴蟲性陰道炎、慢性宮頸炎、子宮內膜炎或宮腔積膿等。

五、血性白帶

症狀:即白帶內混有血液。

預警:有可能是惡性腫瘤、宮頸癌、宮體癌等。有些良性病變也有可能出現這種白帶,如宮頸息肉、黏膜下肌瘤、重度慢性宮頸炎及宮內節育器所引起的副反應。

六、黃色水樣白帶

症狀:色黃,白帶清澈如水,常濕透內褲,有一股臭味,由病變組織變性壞死所致,量較多。

預警:宮頸癌、子宮黏膜下肌瘤等。

七、白帶減少

症狀:若白帶明顯減少或缺乏,則會出現陰道乾澀、灼熱疼痛、性慾減退、性交不適或困難等症狀,還可伴有頭暈耳鳴、下肢痠軟無力、煩躁不安等。

預警:卵巢功能失調或減退,性激素水平降低,身體可能出現慢性疾病。

-------------

白帶異常的注意事項:

白帶異常的防治,首先在飲食上要少食辛辣和油膩生冷之品,應多食用一些益脾補腎和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蓮子、大棗、山藥、薏仁等。生活上還有以下注意事項:

1、外陰部和腋下一樣,都是容易流汗的部位,最好每天洗澡,尤其運動出汗後更要立刻沖洗;選擇吸汗的棉質內褲,避免悶熱不透氣的衣物如牛仔褲,保持陰部的乾爽最重要。

2、時下流行的丁字褲雖然性感,但不易吸汗,又容易造成磨擦破皮,易使細菌有入侵的機會,最好少穿。

3、儘量少用衛生護墊,如果分泌物多,易使褲底濕濕的,不妨經常更換內褲。

4、如廁後,衛生紙應由前往後擦,而非由後往前,以免衛生紙先碰觸肛門,可能將過多細菌帶到陰道口。

5、性行為也會增加感染的機會,行房前應清洗外陰部,行房後應以凱格爾運動(腹部用力、骨盆收縮)把精液排出,因為精液為鹼性,會改變陰道酸鹼值,想受孕的人也可採用此法,因精子跑得快,不受影響,或使用保險套,避免精液射入。

6、除了黴菌,有些病原菌易存在男性身上,若女性發生感染,須注意性伴侶是否也有類似問題(如尿道炎),應一併治療,否則女性治好後,可能因性接觸而交互感染,一再復發

via

相關推薦

體重老是忽上忽下,覺得自己喝杯水就胖了嗎?老實說,其實你不是胖,而是水腫體質!在想著減肥前,不妨考慮一下先認真排水吧。 水腫型肥胖的症狀:1、鎖骨沒有凹槽輪廓。2、阿基里斯腱(也就是腳根骨和小腿的肌肉連接的肌腱)沒有明顯往地外凸出。3、到了傍晚,感覺鞋子變擠、變緊。4、腳踝部位肌肉鬆弛。5、按壓腳趾...

閱讀詳情 »

扁平疣 疣,是一種普遍存在於人體各個部位的一種皮膚病,不僅在中國,在世界各地,不同種族,不同膚色都有存在。臉上的扁平疣稱面部疣扁平疣,它們往往生長在前額或者面部的位置,雖然他們也可以長在其他的地方,但是這個區域確實最常見的。他們皮膚肉色,粉色出現了類似的顏色,或褐色,手感細膩,不像大多數疣。它們被...

閱讀詳情 »

小米的營養分析: 小米煮粥也是最補的吃法,所以,也被叫做「代參湯」。 小米因富含維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瘡的功效; 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嘔吐的功效; 還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可以使產婦虛寒的體質得到調養,幫助她們恢復體力; 小米具有減輕皺紋、色斑、色素沉著的功效。 下面按照各種食物...

閱讀詳情 »

算食物中的熱量是一件很麻煩的事,為了減重,你也可以不必太花功夫,看時鐘就好。美國沙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兩項研究發現,將一天中的進食時間縮限在八到十二小時之內,小鼠在近十個月的實驗後體重比一般小鼠輕了四分之一,而這樣的成績跟牠吃了什麼,並沒有什麼關係。這兩項刊登在「細胞代謝」(C...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