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

     洗臉是整個護膚的開始,別看簡單,其實很有學問。有些皮膚問題像痘痘、雀斑都是洗臉不當引起的呢。所以,正確洗臉對女生來說非常重要~~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1

【完全無泡沫的洗面奶應該和泡沫型洗面奶結合使用】

     每次洗臉都是保濕環節的開始,泡沫可以深入毛孔,洗淨皮膚污漬。但泡沫型的用得太多,反而會使皮膚緊繃,造成營養流失。所以要兩者結合使用,一來可以清潔肌膚,二來防止皮膚緊繃。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2

【並不是越貴功能越多的洗面奶,美容效果就越好】

     洗臉只是為了洗乾淨皮膚,所以清洗乾淨是首要任務,功能太多反而會讓皮膚清潔不徹底,也會給肌膚形成負擔。所以洗面奶的功效有一個即可:洗乾淨皮膚。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3

【洗臉毛巾要經常清潔和晾曬】

    洗臉毛巾一直在潮濕的浴室裡,如果不經常曬,會產生很多細菌,時間久了會令皮膚過敏。所以要經常清洗,曬曬殺菌。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4

【水溫太高或太低都不好】

    洗臉如果用過熱的水,容易導致皮膚鬆弛,而且毛孔增大,變粗糙,甚至產生皺紋。冷水的話,毛孔緊閉,沒法徹底清潔污垢,會引起痤瘡痘痘等。所以要用溫水,大概35℃左右,洗乾淨後可以用冷水沖洗。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5

【用卸妝油卸妝,不能只用洗面奶洗】

     經常化妝的人,洗臉必須先卸妝,再洗臉。卸妝油能比較徹底地洗掉彩妝污垢。如果長期只用洗面奶洗,會讓陳垢積聚,堵塞毛孔,使皮膚加快老化。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6

【洗完臉後要用毛巾擦乾,不能自然風乾】

   自然風乾會讓皮膚發涼,血管收縮造成肌膚乾燥蛻皮,容易導致皺紋。故潔面後,應該迅速用爽膚水,再用具有保濕效果的乳液或精華。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7

【洗臉次數不宜過多】

    每天洗臉多少次好呢,一般都以為越多越乾淨,對皮膚清潔越徹底。其實早晚各一次最佳。如果在外面忙了一天,流汗了很不舒服,可以做一次徹底深層潔面。天氣實在炎熱,適當增加一次也無妨。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8

【卸濃妝不能先用紙巾擦掉】

     因為用紙巾擦的做法非常傷害皮膚,紙巾很粗糙,也不含油分和水分,使得化妝品的顆粒擠進肌膚的毛孔裡。卸濃妝應該用好一點的卸妝護膚品,手法注意要輕柔。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9

【洗臉產品不是越強效越好】

    這麼多洗面奶,選擇什麼好呢?最好選擇清潔性適中的,強效的會過度洗掉油脂,造成肌膚乾燥敏感。如果某款洗面奶用了之後臉部發紅,而且脫皮,就要注意了,洗面奶是不是太刺激了?清潔功效過強了?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10

【臉上的各個部位要有重點有次序地清潔】

    T型區是臉上污垢最多的地方,多搓幾遍。清潔臉頰由下往上輕輕揉洗,因為角質層的細胞是由上往下像魚鱗一樣分佈的,由下往上反方向清潔,效果最佳。髮髻、太陽穴很容易殘留臟東西,格外要注意清洗,眼睛的肌膚尤為敏感,留在最後清洗,防止洗面奶的刺激。

女生洗臉十大注意點

相關推薦

全台疫情延燒,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單日共計180例本土確診案例,各縣市已提高警覺。今天在桃園市卻傳出有女子搭乘公車不搭口罩,公車司機向女子說明若不戴上口罩,就無法載運,該名女子堅持若要下車,司機就必須退還18元車費,雙方僵持不下最後找來警方協調,但該名女子仍舊鬼打牆堅持司機須退還車資。全台疫情拉警報,桃...

閱讀詳情 »

今(15)日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新增台灣本土180例,為因應逐漸升溫的疫情,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宣布高雄防疫措施升為準三級防疫。陳其邁今(15)日宣布高雄防疫措施升為準三級防疫,其加強防疫措施包括外出時全程佩戴口罩,違規且屢勸不聽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依法開罰、避免不必要的活動或集會,另外請民眾自我健康管理...

閱讀詳情 »

本土疫情嚴峻,除了升為疫情第三級警戒的台北市、新北市,全台多縣市也宣布採「準第三級防疫警戒」。嘉義縣緊急召開應變會議,嘉義縣長翁章梁宣布,嘉義縣採準第三級防疫警戒,關閉休閒娛樂場所、夜市、停止進香與繞境活動等;另外,也禁止嘉義縣公務人員非必要到雙北洽公、活動。疫情升溫,嘉義縣緊急召開應變會議,翁章梁...

閱讀詳情 »

銘傳大學下午於臉書發文表示,經過查證後,確認桃園校區有學生確診,該名學生為通勤上下學,並未住宿校內外宿舍,目前已就醫治療。校方也已掌握並通知相關同學,在家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銘傳大學於官網防疫專區公告,因應疫情指揮中心自即日起至5月28日提升雙北地區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將強化防疫措施,所有課程自5月17...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