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女性頻繁手淫可能引發嚴重後果....最慘就是「不孕」!!

女性頻繁手淫可能引發嚴重後果....最慘就是「不孕」!!
女性頻繁手淫可能引發嚴重後果....最慘就是「不孕」!!少女頻繁手淫可能引發嚴重後果

  1、過度手淫引發神經衰弱。

  手淫本身不會引起神經衰弱,而是因為這些人對手淫抱有不正確的認識,認為手淫是一種不道德,見不得人的下流行動,所有的手淫是對身體都害,浮想聯翩,背上沉重的包袱。長時間的精神壓力,會使大腦皮層處於持續興奮狀態,易出現疲勞,表現為註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反應遲鈍等現象,若不能及時得到調整,最終出現神經衰弱。

  2、過度手淫後引發白帶異常。

  女子的白帶是由陰道粘膜的滲出液和子宮頸管內膜的分泌物組成,少量來自子宮和輸卵管的分泌物。手淫的確會增加白帶的數量。其原因:一是手淫造成強烈的性刺激,會驟然提高上述種種液體的分泌;二是手淫刺激下,性器官和盆腔裡血液循環頓時加速,供血量顯著增多。在血液循環豐富的狀況下,白帶的產量也會上升。至於外陰部的濕漉現象,除了由於白帶增多緣故,還由於手淫的刺激引起外陰部前庭大腺,使其分泌液體潤滑外陰的結果。

女性頻繁手淫可能引發嚴重後果....最慘就是「不孕」!!過度手淫會引起月經不調

  3、過度手淫會引起月經不調。

  月經週期與手淫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體內性激素代謝,有條不紊地操縱著卵巢的功能和子宮內膜的變化。這種規律不會隨手淫本身的機械性刺激而有所改動,正如婚後的性生活不會直接干預月經週期規律一樣的道理。少女時代出現月經不調,多半是由於性激素代謝還不十分成熟與完善,容易受到精神緊張、環境變化、氣候改變以及營養不良等因素的干擾,妨礙卵巢功能,於是經血增多或經期延長。倘若少女精神與心理狀態比較穩定,即使手淫也未引起過多的恐懼與緊張,就不會由此誘發月經不調;反之,少女既有手淫,又恐懼、自責、緊張、焦慮、害怕手淫的“心理作用”十分顯著,干擾了大腦皮層“司令部”,有時難免也會誘發月經不調。

  4、過度手淫引發月經期下腹疼痛

  少女月經來潮時發生腹痛,這種情況叫痛經。發現原因現在不太清楚。但與子宮過度傾屈、子宮頸口狹窄等造成經血不能暢流有關。大量資料表明,無論手淫與否,少女發生痛經司空見慣。因此不能認為手淫是誘發痛經的一個因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手淫一旦促發性興奮及至性高潮時,也會造成子宮一定程度的收縮。所以在月經來潮時手淫,有加重痛經程度的可能。

  5、手淫後引發婦科炎症

  手淫機械性刺激磨擦外陰部的動作,不但會直接刺激尿道口部,造成尿道口充血與水腫,而且不潔手淫​​,很容易造成細菌等病原體侵入尿道內,引起發炎,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女性經常手淫會有什麼後果

當心不孕

男性“打飛機”的後果不言自明,那麼女性經常手淫會怎麼樣?該收手時要收手,那些令人臉紅的動作究竟會有哪些後果呢?未婚女子手淫,即使不頻繁,也可能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至於頻繁而又強烈的手淫則會引起多種不良後果,最突出的是導致不育。國外曾經有對不育症的婦女進行了回顧性調查,結果發現有相當數量的婦女在婚前有較長時間的手淫行為。

手淫是指用手來撫摸刺激自己的外生殖器,使心理上得到滿足,達到自慰的一種現象。據專家介紹,人的生理和心理髮展到一定階段,出現手淫現象,無論男女都是正常現象,但太過頻繁就不太好了,會影響身體健康的,如果是成年人,手淫過頻,還會直接影響夫妻性生活。女性經常手淫會怎麼樣?有哪些後果呢?

生殖系統感染是女子手淫的苦果之一,也是不育的重要根源。未婚女子陰道防衛功能尚不十分健全,陰道粘膜比較脆弱,在異物的刺激下容易發生充血水腫,嚴重者還可導致腹膜炎、敗血症。反复的炎性破壞,輸卵管內膜及肌層均可導致創傷,如瘢痕形成、粘膜纖毛壞死,最終會導致輸卵管的梗阻及蠕動功能障礙,婚後可嚴重影響卵子、精子的運行及受精卵著床,導致不孕或宮外孕。

經常手淫的未婚女子,盆腔瘀血綜合徵、痛經等病的發生率也相當高。手淫造成的心理障礙,也可造成不育。有些女子由於頻繁手淫,身體罹患疾病,加上婚後性生活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結果思想負擔重,有的人還可發生性冷淡。

 

---

via http://fashion.sina.com.cn/d/se/2014-09-10/2032/doc-iawrnsfu1818050.shtml

http://hn.rmlt.com.cn/a/20140220/31332.html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今(21)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305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969例本土及89例境外移入,疫情持續飆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公布新增6名中症病患,分別為3男3女,最年輕為50多歲女性,最年長則為90多歲女性,全都有慢性病史。 指揮中...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首例兒童死亡個案的新北2歲童送醫過程爆出「延誤」爭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正式公告最新「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條列只要兒童出現6大症狀就符合119送醫或緊急自行就醫條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又有藥品出現問題,自主預防性下架回收!食藥署今(21)日公布台灣源山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舒耳爽耳用滴劑」,在廠商進行自主安定性試驗時,發現防腐劑含量不足,啟動回收二批號、共2萬瓶。食藥署表示,該耳用滴劑為抗生素,雖然同成分藥品只有該牌,市占100%,但有其他不同成...

閱讀詳情 »

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資料來源/蕭捷健醫師你有運動的困擾嗎?今天邀請減重醫師蕭捷健來聊聊幾個運動迷思!蕭醫師陳述自己上健身房之前,會換上長袖運動衣,因為身為紙片泡芙人太自卑了,長袖可以讓我比較有安全感。在健身房運動的時候,不太確定器材怎麼用,總覺得別人都以可疑的眼光看著我。要是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