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面提過的嗎?乳癌目前已躍升女性癌症發生率的首位,而這位被擠掉的第一名的就是子宮頸癌。就算已經離開頭號殺手的寶座,但還是高居第二名的位置,女性朋友一定要嚴加預防!
誰是誘發子宮頸癌的元凶?
當年還是住院醫師的時候,夜裡值班接到一位 18 歲的年輕女性,反映陰道有一團爛爛的東西掉下來,但異常出血已經很久了,病人看起臉色蒼白,經過內診、子宮頸抹片檢查、超音波檢查、核磁共振攝影及血液檢查發現病人有嚴重的貧血,子宮頸癌第 4 期,為什麼一位 18 歲的年輕女性會罹患子宮頸癌第 4 期,詢問她的過去歷史,才知道她從國中開始抽煙、喝酒且有多重性伴侶,性生活也沒有採取任何防護措施,陰道異常出血很久都沒理會它,這些種種的「不在意」、「輕忽」、「不會是我」的心態,讓她花樣年華只到 20 歲!
子宮頸癌主要是由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 病毒)引起的,是一種性接觸傳染,HPV 病毒除了可以引發子宮頸癌也可導致其他疾病,如生殖器疣也就是菜花,多重性伴侶或是抽菸都會增加罹患的風險。被感染 HPV 很多年可能都不見得有症狀,這也是為什麼每年都會提醒婦女作子宮頸抹片檢查,這樣可以在細胞變化成癌細胞前
先發現它。它的症狀會有陰道不正常的出血、性交時出血與疼痛,與一般的生殖系統疾病的症狀很類似,因此初期多半被忽略,等到患者無法忍受時就醫才被發現。
抹片檢查一定要記得做,千萬別嫌麻煩
有婦女是每年都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由於傳統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僅有 6 成準確率,我們看傳統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時,若是 1 級表示正常,2 級是發炎,3 級是更年期所致的老化萎縮的細胞。有婦女每年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是「發炎」,建議婦女可以做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查和電腦抹片檢查以提高準確度,(電腦抹片檢查和傳統抹片一樣只是多使用電腦將雜質洗掉,讓病理科醫師更好檢查)。檢查結果是「發炎」的話,一般都會先使用陰道塞劑做治療,治療後 3 個月後可再做一次抹片,若結果相同,則可以做陰道鏡來確認問題。
婦女的子宮頸癌報告有一個「CIN」的名詞,代表著子宮頸內上皮病變的程度與指標,若看到這個名詞表示將來很容易變成子宮頸癌。它共分三期 CIN I、CIN II 和
CIN III 等,如果是 CIN I,會請婦女暫停性行為避免熬夜,或是做冷凍療法 (使用冷凍法殺死不正常細胞)、雷射手術 (使用雷射殺死不正常細胞)、電燒異常細胞
等。 CIN II 、CIN III 則會使用手術方法將子宮頸組織切除。而子宮頸癌的治療方式也跟一般癌症無異,是透過手術切除、藥物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子宮頸癌可透過疫苗預防 HPV
要預防子宮頸癌除了安全性行為之外,戒菸也能降低發生率,並建議只要有性經驗的婦女朋友每年都做一次抹片檢查,國外已將施打年齡擴展到 45 歲女性,但我們鼓勵也可對 9 到 26 歲仍未有性經驗的女性朋友儘早施打疫苗來預防子宮頸癌。因為子宮頸癌是經由 HPV 病毒所引起的,所以可透過 HPV 疫苗來預防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以減少子宮頸癌的風險。目前也有兩種子宮頸癌疫苗下面也為大家解說一下之間的差異。
四價 HPV 疫苗
適用於 9 到 45 歲女性;疫苗所含的人類乳突病毒四型(第6、11、16 及 18 型)所引起的子宮頸癌前期或分化不良的病變和癌症、陰道及外陰部癌前期或分化不良的病變、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經研究證實至少有 5 到 8.5 年的保護力。施打數為三劑,施打時間為經醫生評估後確定接種日、接種後 2 個月、接種後 6 個月。
二價 HPV 疫苗
適用於 10 歲到 45 歲女性,預防人類乳突病毒(HPV)第 16 型與第 18 型所引起的偶發性及持續性感染、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及癌前病變,預防子宮頸癌。經研究證實至少有 6.4 年的保護力。施打數為三劑,施打時間為經醫生評估後確定接種日、接種後 1 個月、接種後 6 個月。
這兩種子宮頸癌疫苗施打後常見的不舒服有:注射部疼痛、紅腫、發癢或發燒。且要提醒婦女們,即使接種過疫苗,仍需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避免感染其他相關疾病。
雌激素是造成子宮內膜癌的推手
子宮內膜癌是癌細胞長在子宮內膜上,是最常見的子宮體癌,它的症狀也跟女性多數生殖器官的疾病一樣像是異常出血、腹痛等。大部分的發生原因是因為體內有過多的雌激素,造成子宮內膜變厚,使癌細胞發生。也就是說剛開始子宮內膜會「增生」,增生使細胞快速轉變成癌細胞。當它們繁殖累積到一個程度就會排出陰道外,也就是異常出血,尤其停經後婦女是高危險族群通常好發生於 50 歲以上停經婦女,若能早期發現,治癒率通常不錯。
有一位30歲的媽媽,2年前由我接生她的第一個寶寶,最近剛生完第2個寶寶,生完產後,時不時的出現陰道出血,約莫半年都是這個情形,所以來到門診,陰道內診檢查正常,超音波底下看到子宮內膜處看起來像是一個硬塊,這種硬塊大多是瘜肉,但是為了安全起見我們還是做個小手術檢查一下它到底是什麼,出來的結果竟然是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一般好發於 50 歲以上停經婦女,竟然發生在這位年輕媽媽身上,我和她同感震驚,但我們還是感謝上天眷顧,幸好發現的算早,沒有擴散,
在加上這位媽媽已經生過2個寶寶,我們決定將子宮拿掉。診斷子宮內膜癌的臨床檢查很簡單,但是重點是病人發現身體有異狀的時候,是否能儘早就醫。
發現早期子宮內膜癌,大多數的治療方法是子宮全切除,必要時還會將卵巢、輸卵管、淋巴結切除。癌細胞若已擴散,手術範圍就會加廣。另外還有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或是使用黃體激素治療抑制癌細胞生長。
體內雌激素過高的女性就可能是高風險族群
子宮內膜癌最大風險是體內有過多雌激素,卻沒有足夠黃體素去平衡(如某些避孕藥或荷爾蒙治療)。下面列舉其他原因可造成體內有較多雌激素的情況,有這些情況的婦女朋友應該多注意身體變化。
體內雌激素過高的女性族群
- 肥胖(脂肪細胞製造過多的雌激素)。
- 初經於 12 歲以前來潮。
- 未曾懷孕過(也包含未曾足月懷孕) 。
- 生產卻未哺餵母乳。
- 曾有過多囊性卵巢。
- 只使用雌激素未合併黃體素。
- 55 歲以後更年期。
- 乳癌患者使用荷爾蒙藥物如 tamoxifen。
- 骨盆腔做過放射性治療。
- 曾患有乳癌、卵巢癌、大腸癌。
- 家族遺傳性大腸癌。
當醫生懷疑您的症狀是異常的可能會幫您做下列檢查:
陰道超音波
更年期後子宮內膜厚度超過 8mm,更年期前婦女需看當時卵巢狀況才能評估。
子宮鏡
檢查子宮內是否有癌細胞的存在。
子宮搔括術
其他
其他像是抽血驗 CA-125 指標幫助檢查癌細胞是否擴散。靜脈腎盂造影,檢查泌尿系統(腎臟、輸尿管、膀胱)有無異常。腹部和骨盆電腦斷層掃描(CT)、腹部和骨盆核磁共振影像(MRI)檢查是否有轉移的腫瘤。
如何降低子宮內膜癌風險
可參考前面列出的為高危險群列表留意,像是多運動、維持體態、健康飲食。產婦建議可以多哺餵母奶,也可減少雌激素。若有家族遺傳性大腸癌的病史,35 歲以上女性應每年做子宮內膜方面的檢查。需使用雌激素藥物,請選同時具有黃體素的藥物。
健康女人愛自己
HPV 疫苗建議已懷孕或計劃懷孕的婦女性應暫不接種施打,或是接種疫苗期間不要懷孕。若在這期間懷孕不需終止懷孕,其他施打未完畢的疫苗,則待生完產後再繼續施打。
本文摘自《婦產科醫師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
婦產科醫師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仇思源—著
本書特色
難以開口、羞於啟齒的女人心事
關於生理期、子宮、私密處與乳房的健康大小事
最專業的知識,給妳最貼心的詳答
身體健康了,美麗快樂自然來
身為女性一定都曾遭遇某些不便開口的病症。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有的會詢問同性的親友與師長;有的則是搜尋網路偏方民俗療法,甚至是隱忍以為病痛終會消失,直到症狀日益嚴重才甘願就醫,而耽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機……
青春女孩要當心
小女生經期不規律難道是生病了
好朋友一直沒出現,有可能是處女膜閉鎖
胸前雄偉人人稱羨?小心是異常發育
職場女性早預防
久坐憋尿又不喝水,尿道炎當然找上門
丁字褲真的會容易造成私密部位感染嗎?
分泌物過多,不清爽的生活很困擾
家庭主婦請注意
乳房摸到硬塊不見得是癌症
私密處清潔用品真的有需要嗎?
乳房與私密處顏色沉澱怎麼辦?
銀髮婦女別輕忽
更年期來報到該如何調適?
定期檢查才能預防各種惡性腫瘤
經常性漏尿誰來幫幫我
家家必備育兒寶典──華人最大BabyHome親子社群網站
時尚媽咪──艾莉絲
知名精神科醫師──鄧惠文
────美麗健康推薦
關於本書
打從進入青春期,女性的身體便開始一段不凡的旅程。首先乳房漸漸發育、生理期開始定期造訪;成年後,身心皆發育成熟,可為孕育下一代做準備;接著當卵子受精結合,在子宮內日漸茁長,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直到生下孩子,哺育下一代;最後隨年紀增長,好朋友漸漸沒來造訪,才發覺這趟說來不輕鬆的奇幻之旅就要迎向終點。
這是女性朋友一生的必經之路,但並非人人順遂。路途間,偶而會有顛簸考驗著各位,常見如生理期不規律、泌尿問題;嚴重的可能有習慣性流產、異常出血、惡性腫瘤……等等,將對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偏偏問題發生時多數女性又羞於啟齒,只敢向交情較好的親友閨密透漏,直到孤立無援才尋求專業協助,而延誤醫治的結果往往讓原本道路上的小石子,演變成不得不攀越的高山險阻。
本書就像是寫給諸位女性的旅途指南,透過仇思源醫師的專業觀點,提醒所有女性一路上可能遭遇的難題,做到認識小病、預防大病的準備。一旦狀況出現時能繞道而行,或是及早尋求道路救援,讓每位美麗的旅人都能平安順遂的抵達終點。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