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奈米技術發威,癌細胞可能再也藏不住了

奈米技術發威,癌細胞可能再也藏不住了

最近Google正在開發一種新的技術,將能夠檢測疾病的奈米顆粒與腕帶式傳感器結合。

這種奈米顆粒可以通過膠囊口服後進入病人的血液中,探測人體生化指標的輕微變化,來作為對疾病的早期預警系統。


奈米技術發威,癌細胞可能再也藏不住了


目前還處於初步研發階段, 早期診斷是治療疾病的關鍵,許多癌症如胰腺癌,只有到了無法治癒且致命的時候才會被檢測到。而實際上,癌症組織和健康組織有很大的區別,因此Google希望利用持續的血液監控來及早發現癌症的特殊徵兆,在任何身體症狀產生前就能提早做出診斷。

奈米技術發威,癌細胞可能再也藏不住了


吞一把奈米顆粒?
這一項目前是由分子生物學家Andrew Conrad所領導研發。他表示:“我們想要做的,是將醫藥從發病後的治療,轉變為積極的預防,而奈米顆粒就能夠讓我們從分子和細胞水平了解身體狀況。” 

Google正在設計一系列針對不同情況下的生物標記物的奈米顆粒。它們可以附著在一個癌細胞或一段癌細胞DNA上,又或者可以用來發現血管壁上的脂肪斑塊即將脫落的證據,因為一旦這些斑塊阻斷血流,就可能會導致心髒病發作或中風。

另一系列的奈米顆粒可以持續監控血液內的化學物質。由於體內鉀離子水平過高與腎臟疾病相關,Google認為可以製造多孔納米顆粒,在鉀離子通過時會顏色會改變。


奈米技術發威,癌細胞可能再也藏不住了
磁性標籤

再來就可以利用磁場把這些磁性奈米顆粒聚集起來,例如手腕處的淺表血管裡,然後你就可以查看它們的顏色了。未結合的奈米顆粒與那些包裹在癌細胞周圍的顆粒,在磁場中會有不同的運動方式。


奈米技術發威,癌細胞可能再也藏不住了


理論上來說,利用軟件研究它們的動態就能夠做出診斷。作為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者們還探索了利用磁場來使奈米顆粒在短時間聚集在同一處的各種方式。Google公司的最終目標是創造一種腕帶,能夠在一天中一次或多次,通過光波和無線電波讀取奈米顆粒上的讀數。

希望有朝一日,人們能不再為癌細胞或相關重大疾病所苦,將火苗扼殺於搖籃之中!

歡迎大家分享出去,將這個希望帶給全世界的人知道!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

醫藥生技科學共筆》部落格

Med&Bio talk 醫藥生技科學共筆》粉絲團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院內感染再傳壞消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新增1例確診個案,為第34例「同病房不同病室(即同一樓層相鄰的不同房間)」已出院病人的陪病家屬、50多歲女性,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判斷是第34例的衍生病例。 指揮中心表示,...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保去年4月開放癌症免疫新藥適用8癌別、11種適應症的病人,救命效果究竟如何?健保署今(3)日公布最新治療成果數字,總體反應率僅約2成4,針對這批治療有效者,健保決定放寬多給付1年的藥費,以達到「永久有效」。另外,胃癌、肝癌的免疫新...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肺癌患者有好消息!健保署今(3)日宣布,經「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通過把治療EGFR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3代標靶新藥納入健保,目前健保已經與藥廠議價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只要藥費支出能壓在1年2億內,最快...

閱讀詳情 »

▲(照/振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水準又破世界紀錄!107歲的陳爺爺5年前因主動脈瓣問題,接受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I),手術成功後,迄今已打破過去全世界醫學報導仍健在、最高齡接受過TAVI手術的104歲人瑞紀錄。替他執刀的振興醫院表示,該院經驗即便是極困難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