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可怕了,晚餐絕不敢貪吃了!一定要轉給身邊的朋友知道

太可怕了,晚餐絕不敢貪吃了!一定要轉給身邊的朋友知道

一、晚餐與肥胖
90%的胖子緣於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上晚上活動量小,熱量消耗少,多餘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肥胖就自然形成。

二、晚餐與糖尿病
長期晚餐過飽,經常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很容易造成胰島素負擔加重,加速老化,進而誘發糖尿病;並且晚餐吃太多,吃太好,造成的肥胖也是會引發糖尿病。

三、晚餐與腸癌
晚餐若吃過飽,蛋白質食物無法完全被消化,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產生有毒物質;加上活動量小及進入睡眠狀態中,使得腸壁蠕動慢,延長有毒物質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增加大腸癌發病率。

四、晚餐與尿結石
人的排鈣尖峰期在餐後的4 5小時,若晚餐太晚吃,當排鈣尖峰期到來時,通常已進入睡眠中,於是尿液滯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小晶體,長期下來就擴大形成結石。

五、晚餐與高血脂癥
晚餐若采高蛋白,高油脂,高熱量進食方式,會刺激肝臟製造低密和極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酯也容易上升,造成高血脂癥。

六、晚餐與高血壓
晚餐內容若偏葷食,加上睡眠時的血流速度減緩,大量血脂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進而引起細小動脈更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容易讓血壓猛然上升,也加速全身小動脈的硬化。

 


七、晚餐與動脈硬化與心臟病
晚餐的飲食若偏高油脂,高熱量可引起膽固醇增高,並在動脈壁堆積起來,成為誘發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的一大原因。此外,動脈硬化形成的另一主因,是鈣質沉積在血管內,因此晚餐的盛食,美食,飽食及太晚吃晚飯都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其中原因。

八、晚餐與脂肪肝
晚餐若吃太好,吃太飽,血糖和脂肪酸的濃度會加速脂肪的合成,加上晚間活動量小,也加速脂肪的轉化,造成脂肪肝。

九、晚餐與急性胰腺炎
晚餐若暴飲暴食,加上飲酒,容易誘發急性胰臟炎,甚至使人在睡眠中休克,猝死。

十、晚餐與腦部退化
若長期晚餐吃太飽,睡覺時胃腸及附近的的肝,膽,胰臟等器官仍在運作中,使腦部不能休息,並且腦部的血液供應也會不足,進而影響腦細胞的正常代謝,加速腦部老化。青壯年時期經常飽食的美食家,在年老後有五分之一機率會罹患失智癥。

十一、晚餐與睡眠品質
晚餐的盛食,飽食,必然造成胃腸,肝,膽,胰臟在睡眠時仍不斷工作且傳訊息給大腦,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中,造成多夢,失眠等,長期下來還會引發神經衰弱等疾病。
趕快分享到朋友圈,發給你的好朋友!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攝護腺肥大是許多男性常見的疾病,症狀又分為排尿症狀以及儲尿症狀,前者會出現小便速度慢、尿不乾淨、需用力尿尿、尿尿斷斷續續等症狀,後者則有頻尿、急尿、夜尿等困擾,通常出現儲尿症狀時,因症狀明顯較容易使病人積極就醫,但若為排尿症狀,因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直到尿不出來甚至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陳敬哲/台北報導】7月1日衛福部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女性配偶未滿45歲,經醫師診斷不孕症,就能領取3次或6次,10萬至6萬元補助,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曾啟瑞表示,過去人工生殖補助嚴苛,導致成效不佳,不孕症在台灣盛行率有15% 左右,是嚴重被忽略的隱形問題。 曾啟瑞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美國L1ght組織在2020年調查指出,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霸凌的現象增加了七成。網路霸凌是看不見,但是影響及造成傷害更劇的另一種疫情!每年六月第三個星期五為國際性「停止網路霸凌日」,董氏基金會與多所學校代表及藝人共同響應。青少年網路霸凌 比傳統霸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讓不少家長與孩子的日常生活全被打亂,但其實這時更是重新建立一個彈性有規律的作息。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李于欣解釋,家長可帶領孩子一起建立一天有規律的行程,並加入適當的體能活動,多給予孩子一點陪伴,同時也讓自己適度休息,照顧好自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