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可怕了!7食物暗藏“時間炸彈” 越吃老的越快~(快分享)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永葆青春。選對食物,能讓你美夢成真。選錯食物,就是為自己備了一個"年齡加速器"。

太可怕了!7食物暗藏“時間炸彈” 越吃老的越快~(快分享)
1.醃製食品

  在醃製過程中,需要大量放鹽,這會導致此類食物鈉鹽含量超標,造成常常進食醃製食品者腎臟的負擔加重。此外,由於高濃度的鹽分可嚴重損害胃腸道粘膜,故常進食醃製食品者,胃腸炎症和潰瘍的發病率較高。最重要的是,吃多了醃製食品,會促使女人早衰。

 
2.罐頭類食品

  不論是水果類罐頭,還是肉類罐頭,其中的營養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壞,特別是各類維生素幾乎被破壞殆盡。另外,罐頭製品中的蛋白質常常出現變性,使其消化吸收率大為降低,營養價值大幅度“縮水”。還有,很多水果類罐頭含有較高的糖分,並以液體為載體被攝入人體,使糖分的吸收率因之大為增高牞可在進食後短時間內導致血糖大幅攀升,胰腺負荷加重。同時,由於能量較高,有導致肥胖之嫌。


3.加工的肉類食品

  這類食物含有一定量的亞硝酸鹽,故可能有導致癌症的潛在風險。此外,由於添加防腐劑、增色劑和保色劑等,造成人體肝臟負擔加重。還有,火腿等製品大多為高鈉食品,大量進食可導致鹽分攝入過高,造成血壓波動及腎功能損害。


4.油炸食品

  此類食品熱量高,含有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質,經常進食易導致肥胖;是導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險食品。在油炸過程中,往往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已經有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的人,其部分癌症的發病率遠遠高於不吃或極少進食油炸食物的人群。


5.水垢

  茶具或水俱用久以後會產生水垢,如不及時清除乾淨,經常飲用會引起消化、神經、泌尿、造血、循環等系統的病變而引起衰老,這是由於水垢中含有較多的有害金屬元素如鎘、汞、砷、鋁等造成的。

  科學家曾對使用過98天的熱水瓶中的水垢進行過化學分析,發現有害金屬元素較多:鎘為0.034毫克、汞為0.44毫克、砷為0.21毫克、鋁為0.012毫克。這些有害金屬元素對人體危害極大。


6.高溫油煙

  國外研究機構經比較分析後指出,中國人喜歡用高溫食用油來烹調菜餚,灶台溫度比西方家庭的灶台溫度高出約50%。通常食用油在高溫的催化下,會釋放出含有丁二烯成分的煙霧,而長期大量吸入這種物質不僅會改變人的遺傳免疫功能,而且易患肺癌。

  研究報告表明,菜籽油比花生油的致癌危險性更大,因在高溫下的菜籽油比花生油釋放的丁二烯成分要高出22倍。為避免這種危害,製作菜餚時食油加熱最好不要超過油的沸點,以熱油為宜,這樣可避免引起煙熏火燎損害健康和促使面部生成皺紋。


7.過氧脂質

  這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警惕:讓女人越吃越老的食物化物。例如炸過魚、蝦、肉等的食用油,放置久後即會生成過氧脂質;長期曬在陽光下的魚乾、醃肉等。

  長期存放的餅乾、糕點、油茶麵、油脂等,特別是容易產生哈喇味的油脂,油脂酸敗後會產生過氧脂質。研究人員發現,過氧脂質進入人體後,會對人體內的酸系統以及維生素等產生極大破壞作用,並加速促人衰老。

 其他推薦文章:

國外正在流行的十大健康生活方式!

我們亞洲人也試看看吧!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585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春節假期即將來臨,銀髮族常因為頻尿問題,擔心造成家人困擾,而婉拒與兒孫們出門走春、拜年,小朋友則常常在車上吵著要上廁所,讓大人在一路塞車之際,還得安撫家人,甚至打消出遊的念頭 。 解父親入廁之苦 醫師致力發明 台安醫院心臟外科醫師袁明琦有感於父親的尿失禁困擾,以氧氣罩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根據調查,愛滋病由母親傳染給孩子的垂直感染率,最低兩成五,最高四成,這些無辜的孩子從一出生,往往就必須承受社會歧視及排斥的異樣眼光,尤其是在確診前的照護,更是一大難題。有鑑於此,台灣政府自2005年1月開始「免費孕婦全面篩檢愛滋計畫」,透過持續的追蹤評估與預防篩檢,累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對於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來說,口罩幾乎是不離身的物品,但配戴口罩非常悶熱,而戴眼鏡的醫護人員更有相同的煩惱,常在呼吸之間鏡片救起霧了。 2015年第十二屆國家新創獎得主「改良式呼氣導流之薄型口罩」,研發者就是來自三軍總醫院護理部督導長李淑燕,她說,對於臨床第一線照護病患者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據統計,國內去年有264人捐贈器官,共有910名受惠者,器捐與受惠人數皆創近10年新高。而2014年開放三等內血親優先受惠政策,一旦有器官移植需求,可至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優先排序,讓愛延續下去。 大愛捐贈器官 嘉惠家人 來自台東的陳敏鳴是新法施行後首位受惠的腎臟受贈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