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太可怕了!!你有這7種『無痛』症狀嗎?可能癌症危機藏在其中!!必看!

太可怕了!!你有這7種『無痛』症狀嗎?可能癌症危機藏在其中! 必看

1.無痛血尿
  
美國《生活》網站載文稱,無痛血尿可能是腎癌、
膀胱癌的早期症狀。膀胱癌病人最常見的症狀為血尿,
是由於覆蓋在腫瘤上面的組織發生壞死或血管糜爛而引發出血,
約20%左右病人無症狀或僅是存在顯微性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
  
尿道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約佔男性癌中的3%,
女性癌的4%。只要出現血尿,不管量多還是量少,
即使不痛,很久才一次,也要引起高度警惕。
    
2. 胃潰瘍

英國《患者網》最新載文,胃潰瘍容易增加胃癌風險,
出現無腹痛性胃潰瘍的患者,會因有黑便而就醫,
胃鏡檢查結果為胃潰瘍型胃癌。


胃癌細胞形成到臨床出現症狀期間可能長達20個月以上,
因此有一大段時間不會有症狀,極易被忽略掉,
因此有任何不適,應及時就醫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癌變危險就可最小化。

3. 鼻涕帶血

美國癌症研究會表示,鼻涕經常帶有血絲或血塊,
但並無頭疼、咽喉疼痛或鼻腔疼痛者,可能會是鼻咽癌。
鼻癌的另一症狀是面部或口腔上顎出現異常增生包塊。

鼻咽癌早期的症狀由於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
尤其是對於患有慢性鼻炎或鼻竇炎的人。
有些人甚至在看醫生數月後仍不知患了何病,
直至頸部淋巴結腫大時,才了解是患了鼻咽癌,
但此時癌症已轉移。

4. 陰道出血

美國《癌症網》最新載文稱,長期持續陰道無痛出血,

 
多為生殖器官惡性腫瘤,如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
由於大多數子宮頸癌或子宮頸癌患者早期毫無症狀,
因此,中老年女性一旦突然發生無痛性或接觸性陰道出血甚至腫塊等,
應當及時就醫,進一步排查。

5. 淋巴結腫大

美國《網路醫學博士網》的文章表示,
一處或多處出現淋巴結腫大,質地較硬但無疼痛感的,
就需當心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
淋巴瘤最常以淋巴腺(結)腫大為初發症狀,
于身體較為表淺處可以摸到淋巴腺的部位,
包括頸部、鎖骨上窩、腋下以及鼠蹊部等處。

6. 乳房包塊

如果乳房出現包塊而無疼痛感,用手觸摸表面凹凸不平,
與周圍正常組織無明顯界限,包塊質地較硬,
那麼發生乳腺癌的風險較大。

乳腺疼痛並不可怕,而發現無痛包塊,
則要特別警惕乳腺癌的發生。據《印度時報》報導,
印度腫瘤專家潘卡基加格博士對1,000多名印度婦女的調查發現,
82%的女性認為乳房包塊不疼就無大礙,
其實這純屬誤解。最好每個月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
若發現異常,應立即求醫。

7. 皮膚角化

《阿曼醫學雜誌》刊登印度班加羅爾市安貝德卡醫學院專家
希班尼.謝蒂博士最新的研究稱,無疼痛皮膚角質化,
可能是皮膚癌的早期信號。具體症狀包括:
皮膚出現圓形皮疹樣異常變化,局部扁平或隆起,
表面出現棕黃色或黑色痂皮,患者沒有疼痛感,多發於面部和手背。
  
皮膚癌初期,往往不痛不癢讓人忽視它的存在,
當皮膚長出不明的腫塊、原有的痣突然顏色改變或變大、
開始流血、或出現長久不愈合的傷口,
都是該尋求醫師協助診斷的時候了,
如果不加以理會,很可能造成惡化。

相關推薦

▲護理師張莞爾(中)臨危授命出任務。(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滯留中國武漢的血友病童母子昨晚返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表示,兩人的一採結果是陰性,須等待24小時後再進行二採,如果皆為陰性的話,兩人將送集中檢疫所隔離14天。而「全程押陣」的護理師張...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邊真沒有醫用外科口罩,通勤族有「布口罩」在手就不怕!全台口罩產能還來不及全民需求的當下,食藥署今(25)日公布最新研究發現,只要是使用不織布、活性碳或可防PM2.5材質的「布口罩」,其實細菌過濾率可達到80%以上,足夠通勤族自我防...

閱讀詳情 »

南韓疫情蔓延,民眾買口罩大排長龍。(圖/取自臉書)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綜合報導 基於「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大陸官媒持續向全世界輸送抗疫經驗,環球時報今(25)日就指點南韓,抨擊對方至今沒有切斷大邱與全國其他地區的交通聯繫,強調須更堅決採取行動。 環球時報在《疫情正...

閱讀詳情 »

讓瘟疫現形的「細菌學之父」 瘟疫,是對於具有傳染力的疾病的通俗說法,「瘟,疫也。」在中國的史料中,很早就有關於「瘟疫」的記載。《黃帝內經》中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的記載。東漢時期的《傷寒雜病論》也說過:「建安紀年(西元196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