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啊!長「疣」真的太可怕!你還安全的以為自己不會得嗎?

病毒疣冷凍治療能好嗎?多久才會好呢?
天啊!長「疣」真的太可怕!你還安全的以為自己不會得嗎?

防疣篇 - 疣是甚麼、疣的成因

愛按摩,愛做Facial的你,有沒有想過會「與疣為友」?一粒粒外表粗糙的疣,是高度傳染性的疾病,可透過日常接觸傳染,惟市民卻低估其威力,不知道疣能透過人類乳頭瘤病毒(簡稱:HPV)傳播,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不少市民更將疣誤當作為酒米,胡亂自行清除,令病毒不斷擴散。隨著醫學進步,二氧化碳激光治療能有效將受病毒感染的皮膚細胞氣化,令疣消失得無影無蹤。

疣的成因

疣是因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而令皮膚組織增生,此疾病具高度傳染性,可透過日常生活接觸而傳染。人類乳頭瘤病毒是一個家族病毒,共有三百多種,當中大約八十二種會引致癌症。

疣的類型

天啊!長「疣」真的太可怕!你還安全的以為自己不會得嗎?
天啊!長「疣」真的太可怕!你還安全的以為自己不會得嗎?

疣外貌粗糙,以顆粒形狀出現,貌如椰菜花般,在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下,一粒粒緊密地長出。雖然疣會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惟亦可按照其長出的部位,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簡單疣(又稱常見疣),多在面上及頸上出現,形狀一粒一粒,常被混淆為黑頭粉刺或老人斑,患者較多為長者及青少年。

第二類是扁平疣,患處多為手掌及腳掌,由於受傷令傷口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繼而長出疣。第三類是陰部疣:透過性接觸而感染,患處在陰莖或陰部。一般情況下,以簡單疣及扁平疣的患者較多。

如何預防感染HPV病毒,避免身體長出疣?

疣此疾病極具傳染性,要有效預防疣「殺埋身」,必須從日常生活入手,注意衛生清潔,才可避免感染HPV病毒。除了勤洗手及多做運動,增加抵抗力外,更要避免接觸扶手電梯,以及長有疣的位置。 

 

疣的常見誤解

誤解1

不少患者誤將疣當成酒米,胡亂到美容院或自行以美容工具清走「酒米」,由於並未能消除病毒,令疣愈生愈多,更透過日常生活接觸感染家人,令家人也成為疣的「寄生體」。

誤解2

為避免尷尬或怕痛,不少在手掌或腳掌長有扁平疣的患者,也沒有及早求診,待疣長至較大體積時才診治,此舉會令傷口變大,增加治療風險。

誤解3

長有陰部疣的患者,亦是因怕尷尬,沒有及早求診,胡亂以成藥治理,在病毒感染下,令疣愈生愈多。



病毒疣冷凍治療能好嗎?多久才會好呢?

在進行按摩或美容療程前,亦應避免由患有疣的按摩師或美容師提供服務。而公共毛巾亦不應隨便使用,減少感染病毒的機會。除此之外,部分預防子宮頸癌的疫苗,亦可同時減低患上疣的風險。


冷凍療法是一種皮膚科常用的治療方法,它是以液氮或二氧化碳乾冰冷凍皮膚病損,使皮膚損害局部水腫、壞死,以達到治療的目的。病毒疣是由於病毒疣病毒的感染,導致皮膚粘膜的增生。它有大量的小血管,增殖迅速。用冷凍的方法可使病毒疣內結冰,形成組織局部的高度水腫,從而破壞疣體以達到治療效果。

病毒疣患者中有很多人選擇冷凍治療方法,因為冷凍治療後,病毒疣表面上的疣體可以從皮膚上清除。但對於表皮內部的病毒疣病毒,冷凍治療法是不能完全消滅的,從而無法根除病毒疣病毒,給治療留下了隱患。只要患者在平時的生活中註意衛生,搞好護理,是沒什麼問題的。病毒疣冷凍治療患者明白了這些,也就明白了病毒疣冷凍治療能好嗎。

尖銳濕疣是一種比較頑固的性傳播疾病,尖銳濕疣治好後兩三個月又再次復發的情況在臨床上非常常見。不治療疣體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日常造成很多不方便大家都能夠體會到,但是反復治療就需要花錢。很多患者花了幾萬元都無法控制濕疣病毒的持續繁殖,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就目前來說,大多數常規醫院並不具備徹底治愈尖銳濕疣的科研醫療能力,導致殘留病毒無法被清除,一旦免疫力下降就死灰復燃!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pixabay.com) 芒果是很多人都喜愛的水果之一,大家知道吃芒果的禁忌嗎? 芒果不能和什麼一起吃?吃芒果有什麼好處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關於怎樣吃芒果最好的文章。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芒果與大蒜等辛物不能同食 芒果中含有大量的果酸、氨基酸、蛋白質等, 這些物質中含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里約奧運將於8月舉行,但巴西是茲卡病毒重災區;疾管署近日與教育部體育署研商,將籌組醫療照顧團隊守護中華健兒健康。醫師提醒,前往流行疫區要做好防蚊措施,並選擇有空調場所住宿。 巴西茲卡病毒肆虐 巴西自去年2月開始,傳出本土茲卡病毒疫情。根據疾管署國際疫情監測資料顯示,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王奶奶每周最期待參加社區健康促進課程,最近也獲頒「關懷天使」結訓證書。她說,每次上完後感覺很充實,不但獲得許多健康知識,現在成為失智症的關懷天使,可以用更多的愛心關懷周圍失智症的家屬、朋友。 健康促進課程 八里療養院附設中和職能治療所近期與大型住宅社區合作「健康活力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腸病毒疫情不要小覷!台灣每年四至九月是腸病毒流行高峰期,除了嬰幼兒要小心感染之外,成年人也要注意防範,以免將腸病毒帶回家傳染給嬰幼兒。臨床上,就有一名二十歲男子,出現發燒嘔吐與口腔潰瀾,原本以為是腸胃炎,進一步就醫才發現是感染腸病毒。 腸病毒71型恐出現嚴重併發症 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