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10年倍增 有症狀往往已是悲劇

大腸癌10年倍增 有症狀往往已是悲劇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大腸癌為國人癌症發生率之冠,10年間患者增加近一倍,每年約有逾萬人。醫師強調,早期大腸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等到出現大便習慣改變、血便、腹部腫塊、體重減輕、貧血,病情已經進入晚期,建議高危險族群每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發生率成長1倍

大腸直腸外科診所院長黃忠勇指出,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02年大腸癌發生人數約8200多人,到2013年已突破1萬5000多人,短短十年間人數一路攀升,大腸癌發生率成長1倍以上。

大腸無神經 早期無症狀

黃忠勇院長表示,絕大多數大腸癌屬於腺癌,為源生胚胎時期的上胚層或內胚層細胞,由於沒有神經不會有疼痛感,早期大腸癌通常沒有任何症狀。臨床觀察發現,很多大腸癌患者生活習慣很正常,日常排便也都很正常,殊不知等到有症狀出現,通常已經進入晚期大腸癌,治療過程也較為辛苦。

2大高危險族群 每年大腸鏡檢查

「想藉由症狀發現大腸癌,往往是悲劇!」黃忠勇院長認為,透過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大腸癌,一般正常人,每1至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每5至10年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大腸癌家族史、息肉症者等高危險族群,則應每年接受大腸鏡檢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5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眼科醫學會年會今日(11月21日)登場,據統計顯示,全球已有26億近視患者,近視導致的病變、失明風險,而因為新冠疫情也導致全民居家時間長、3C使用率提高等,加速「近視病」的流行與擴散。衛福部陳時中部長於近視高峰會致詞表示,兒童視力為國內公衛政策關注重點,統計顯示,台灣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入秋以來,溫度驟降,早晚溫差大,對於有過心肌梗塞,心絞痛或是置放過心血管支架的患者來說,必須隨身攜帶硝化甘油舌下錠,以便發作時,迅速緩解不適症狀。但醫師提醒,使用這類藥物時,務必先坐著,避免血壓突然變低,造成跌倒摔跤。 高血壓學會秘書長、台大內科教授王宗道表示,曾有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血壓高低起伏過大,容易引發腎衰竭。1名40多歲男性自認身體健康,只是清晨起床時血壓偏高,容易眩暈,但下午血壓又恢復正常,他不以為意,沒想到幾年後健康檢查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偏低,尿素氮則偏高,已屬於中度慢性腎衰竭。 「血壓與腎臟功能息息相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許多研究顯示,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會影響未來的健康,如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增加腹部脂肪等,甚至影響大腦健康,包含大腦體積比較小、結構和認知功能較差。但根據國民健康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指出,近5成國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時間高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