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早期無徵兆 定期檢查保健康

大腸癌早期無徵兆 定期檢查保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腸癌在早期多無任何徵兆,尤其民眾在接受大腸癌篩檢時,常自覺排便順暢並無大礙,但卻可能忽略的大腸癌的存在!基隆市暖暖區衛生所指出,根據統計,若能及早接受治療,早期的大腸癌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

包括出現血便、大便中出現黏液、排便習慣改變,或是體重減輕、貧血等現象,就有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應及早接受檢查治療;衛生所表示,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透過及早發現,就能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衛生所進一步說明,根據歐美國家經驗顯示,每一至二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約18至33%,不過其實除了透過定期檢查,平時就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且配合適當運動,才是基本之道。

在台灣,大腸癌多發生於50歲以後,因此建議50歲至74歲的民眾,每兩年至少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尤其有家族史等高危險族群更應特別小心;衛生所提醒,若有任何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避免大腸癌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45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整理報導】冬季是大家放膽吃的時節,歐洲的冬季黑夜漫長,需要吃聖誕大餐、感恩節大餐讓自己Chill一下,而台灣人也喜歡在濕冷的冬季吃火鍋、麻油雞等湯品。韓國科學家朴容基所寫的《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書中就特別分析,為何冬天會想大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達九天春節假期,因有防疫顧慮,多數人選擇窩在家,滑手機、追劇就是打發時間的活動。臺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李信賢門診就曾有脖子肩膀痠痛、右手痠麻而求助案例,五十歲上班族孔小姐是因放假時長時間使用3C產品,加上姿勢不良情況,導致身體發生疼痛來抗議。低頭滑手機 易致頸部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又多了一項讓孩子們出去玩的好理由。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學童的心血管健康與學業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瑞士科學家在日內瓦對學童進行了一系列測試,發現心血管耐力和心理技能之間存在關聯,尤其是在數學和語言這方面,研究發表在《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48歲婦女,無抽菸、喝酒、吃檳榔等習慣,自已摸到左側頸部有一小小的腫塊,因無痛而不以為意,沒想到一個月後感覺腫塊好像持續變大而求診,經安排頭頸部超音波檢查合併細針抽吸發現是頸部淋巴轉移的癌症,隨後透過全身正子攝影和切片檢驗,確診左側扁桃腺癌。40歲以上易好發 多與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