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多吃蛋白質長肌肉,老人活更久

近幾年來,台灣有志一同向「瘦」看齊,但國衛院研究發現,「肌肉量」是影響老人死亡風險的關鍵,老年人胖一點,可能活得更久,建議大家多吃蛋白質食物、養成運動習慣,才能健康久久喔!
多吃蛋白質長肌肉,老人活更久
老人胖一點還是瘦一點才健康?肥胖容易衍生心血管疾病,不論為了愛美還是健康,減重幾乎成了全民運動,不過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發現,肌肉量過低的老人,死亡風險增加1倍,國衛院建議,老人應養成運動習慣、多攝取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包括魚、肉、豆、蛋、奶,增加肌肉量才健康

 

國衛院追蹤老人死亡風險》

肥胖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之一,衛福部也將肥胖防治與控制列為促進國民健康的目標,希望將民眾體重調整至理想的身體質量指數範圍內,以降低疾病風險,不過對老年人而言,並非如此。

 

國衛院針對民國88~89年間國民營養與健康調查訪談的1512位老人,進行長達9年的追蹤,探討身體質量指數(BMI)及身體肌肉量(skeletal muscle mass)與老人死亡風險的關係。

多吃蛋白質長肌肉,老人活更久
體重最輕,死亡風險最高

研究團隊發現,BMI小於22(正常偏瘦)、介於22-24(正常)、介於24-27(過重)與大於27(肥胖)的老人,死亡率分別為5.73%、4.02%、3.27%與3.69%,顯示體重最輕的老人、死亡風險最高,過重的老人、死亡風險最低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肌肉量的多寡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同樣分為4組,肌肉量最低的死亡率為6.72%,高於另外3組的3.76%、3.25%、3.50%;相較於其他老人,肌肉量最低的25%老人,男性低於11.4、女性低於8.6(公斤/平方米),死亡風險高了1倍,建議衛生單位應以身體肌肉量為篩選高風險老人的重要指標,而不再強調降低或增加BMI或體重。


多吃蛋白質長肌肉,老人活更久
多吃蔬果有助蛋白質運用

研究團隊指出,40歲過後,肌肉量每年會減少1~2%;50歲以上,退化越來越明顯,建議老人維持運動習慣,並攝取足夠而優質的蛋白質作為肌肉生成的原料,多吃蔬果減緩慢性發炎現象、幫助蛋白質的運用,才能確保健康。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主動脈剝離猝死 胸悶痛不可輕忽 宜:食療清血、降血壓/忌:胸悶且劇烈疼痛、呼吸困難 根據統計,若是急性的主動脈剝離,50%的人會在48小時內死亡,甚至來不及送醫就走了。該如何預防?從胸悶痛尋找可能的危機!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如果胸悶是疼痛幾秒或幾分鐘後就停止、有刺痛感,...

閱讀詳情 »

華航機師確診感染一案持續擴大,截至今日已累計9名機師、2名機師家人確診,為了加強防疫措施,華航機組員返台居家檢疫處所改一人一戶。在桃園市長鄭文燦證實諾富特飯店一名主管確診染疫後,指揮官陳時中在館內的廣播撤離內容也接著曝光。針對華航機師染疫事件不斷擴大,鄭文燦今證實因諾富特飯店一名主管確診染疫,今清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華航染疫風暴,短時間內一例接著一例爆開,最新更有華航園區供機組員休息及檢疫的諾富特飯店房務主管也染疫,針對該案1120的確診過程,更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罕見說了重話,原來案1120不但4月17日起就有症狀,其後更3次前往診所就醫,但直到人都住院了,被發現...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 曾接受過傳統開心手術置換主動脈瓣膜的病人,如需再次置換,以傳統手術方式極易出現沾黏及嚴重出血情形,風險大大增加。臺北榮總「導管瓣膜」團隊將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再升級,利用導管將新的支架瓣膜放置在出問題的瓣膜處,撐開舊瓣膜開口,以「瓣中瓣」技術,讓瓣膜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