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季防腸胃炎 中醫飲食養生可改善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過了端午節就即將正式進入夏季,各種傳染性疾病開始流行,更是腸胃炎的好發時節;中醫師提醒,中醫的季節性保健養生,到了夏季首重預防腸胃疾病及小兒腸病毒,利用在飲食上簡單的養生秘訣,搭配運動,不僅可調整體質,更能減少未來到冬天發生疾病的機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主任許毓芬指出,夏季好發的急性腸胃炎通常以上吐下瀉表現,多發生在夏、秋兩季,以中醫觀點,將之分類為「嘔吐」、「瀉泄」或「霍亂」範圍。

急性嘔吐腹瀉症狀包括上腹或肚臍周圍疼痛,伴有腸鳴音,排便黏稠且臭;許毓芬說,腸胃炎患者通常有暴飲暴食或飲食不清潔的情況,中醫診斷上多為濕熱證型,會給予清熱化濕藥物治療。

少數患者則為寒濕型,排便如水般清稀,有時合併感冒症狀,常因為夏天大量吃涼性瓜果或冰品引起;許毓芬說,對於這類患者,通常給予散寒解表、化濁止嘔藥物,如藿香正氣散,如果因暴飲暴食引起,通常伴有腹痛、腹脹悶,拉完肚子反而較舒服,屬於食滯不化,可給予消食導滯藥物。

許毓芬指出,夏季養生重點放在預防腸胃疾病及小兒腸病毒,建議食物以芳香清淡為主,並應注意飲食衛生;汗出多而無腎臟疾病的人應多喝開水,可在水中添加少量鹽;另外,補充新鮮現榨的瓜果飲料可降溫消暑,但不應加太多冰水或冰塊。

什麼食物適合夏季?許毓芬說,夏天氣候炎熱,食物以清涼為宜,如綠豆、薏苡仁、冬瓜、苦瓜等,但注意不可過量;中藥材茶飲則可選用菊花、麥冬、沙參,酌加消暑去濕如白扁豆、滑石、蘆根、紫蘇、藿香、荷葉等。她提醒,端午節吃粽子,糯米容易使消化不良,可搭配四神湯(山藥、茯苓或薏仁、芡實、蓮子)或陳皮麥芽茶,健脾助消化。

許毓芬強調,遵守上述養生方式,不僅在夏天可防止疾病;中醫稱「冬病夏治」,指的是冬天常因寒冷誘發疾病,若趁著夏日運動強身、少吃生冷,就可調整體質,減少冬天生病的機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78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歲劉小姐年初因車禍導致下肢及顏面骨折,經接受下肢骨折復位手術後,轉院至亞大醫院安排顏面重建,整形外科團隊考量患者正值少女花樣年華,「愛美是人的天性」,評估後決定以隱形切口及人體可吸收骨材,順利完成重建手術。顏面骨折 常見症狀有這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自五月末至八月底,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採取的居家防疫措施,許多人作息日夜顛倒,養成晚睡的習慣,現在陸續回歸職場、學校的規律作息,是不是作息仍紊亂、感到有很大的壓力、也影響了情緒?根據2021年5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精神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改變睡眠時型,提早一小時上床...

閱讀詳情 »

【記者 吳瑞興/嘉義市 報導】為了「拚經濟、顧民生、搶商機」,配合中央振興五倍券,嘉義市政府訂於110年10月30日、31日普發消費金2000元。發放對象為110年8月24日(含)前設籍之嘉義市民,勇媽市長黃敏惠表示,8月24日(含)前出生的小BABY也可以領取。 市政府民政處表示,主要發放時間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8歲的陳小妹在家發燒和腹痛兩天,且合併全身冒冷汗,媽媽趕緊帶她到急診,正當醫師在問診時,坐在椅子上的陳小妹突然臉色蒼白站立起來,在醫師和媽媽面前倒地不起,當下失去呼吸和心跳。經過插管、壓胸和心臟電擊,心跳卻一直沒有回來,兒科急救團隊馬上照會心臟外科,在10分鐘內完成緊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