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壓力讓腦萎縮? 5項腦科學揭密

壓力讓腦萎縮? 5項腦科學揭密

21世紀被稱為腦科學的時代,人類頭骨裡面那一個組織的奧妙正逐漸曝光。其實,腦子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器官,它會隨著你每天的生活,而產生一些微妙的改變。這些改變有好有壞,每天都大量用腦的你,一定要知道這幾個有關腦的知識,過有益大腦的生活,才能讓腦袋越來越靈光。

1.壓力讓腦子萎縮

壓力對腦子的影響非常顯著,一項研究中,老鼠被暴露在長期的壓力下,結果發現老鼠的海馬迴(hippocampus)居然萎縮。而海馬迴是腦中形成記憶非常重要的一塊區域,這顯示壓力可能是造成記憶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項研究讓猴子脫離母猴居住6個月,這些猴子被安排與其他同年齡的小猴子住在一起,為了生存牠們必須彼此競爭。結果,把這些猴子帶回母親身邊後,猴子腦中釋放壓力荷爾蒙的區域仍然不斷在作用。這顯示當壓力源消失,腦子仍然沒有放鬆。

2.疲倦的時候大腦比較有創意

你有沒有注意到,好點子有時會在累了一天後的沐浴時間中突然造訪?因為疲倦,大腦專注力降低,比較難過濾掉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也記不住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聯性。

就在這種「模模糊糊」時候,創意產生了!因為產生「靈感」的關鍵,就在於用新的思考方式把兩件截然無關的事情加成在一起。而平常精神最好、思緒最清晰的時候,思考模式中規中矩,反而導致創意被抹煞了。

3.偶爾犯點小錯能讓別人更喜愛你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Elliot Aronson的研究,稱作「出醜效應」(pratfall effect)。他播放四支訪談影帶給受試者看,並問他們最喜歡哪一位,前兩段影片的受訪者都是非常傑出的人,但是第2位顯得有點緊張,甚至把咖啡弄翻了;後2位的談話平凡,最後一位也同樣把咖啡弄翻了。結果,95%的受訪者最喜歡第二位談話精彩但是把咖啡打翻的人。

這意味著,表現絕對完美的人反而讓他人敬而遠之;表現出色,但在不經意中犯點小錯的人,反倒讓人覺得他比較親民,而更加喜愛他。

4.運動不只能健身,還能健腦

運動不只強身健體,事實上,有運動習慣的人比起不愛運動的人,有比較好的長期記憶、推理能力、注意力和解決事情的能力。

因為,運動後腦子會釋放「大腦衍生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這種營養因子能促使新神經元的生成,提升學習與記憶能力。

5.理解困難的事物,讓大腦覺得時間過得比較慢

2014年的跨年煙火還歷歷在目,但其實今年已經過了一半,你可能驚覺時間怎麼過這麼快?其實「時間快慢」是種主觀感受,一旦你知道大腦是怎麼認知時間快慢程度,便可以讓自己覺得時間過慢一些。

大腦接收新資訊時,需要一些時間來理解,事物越複雜,所需要的理解程序便越繁複,大腦便會覺得「時間」過得越久。例如,在一些緊張或愉悅的時刻裡,大腦高度集中注意力,這讓人覺得時間過得比較慢。而在做一些重複的事情時,由於腦子已經很習慣這些資訊,處理起來便毫不費力,因此會覺得時間飛快。

腦子活到老用到老,試著了解這個親密的器官,能讓你更聰明地過日子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77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說到牙周病的根源,你第一個會聯想到的,是口中的食物殘渣?沒有把牙齒刷乾淨?真正牙周病根源恐跟你想的都不一樣,牙醫師潘韞珊表示,除了刷牙方法不正確,牙周病的根源與我們每天使用的牙刷,也脫不了關係,牙刷上的細菌會使牙周組織重複感染。一般人肉眼看不到牙刷上細菌量,自然就不會重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梅志銓、黃軍瑋報導))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耳科主任陳錦國表示,聽不到不只影響日常生活、難以與人溝通,更會造成大腦退化,容易發生學習及認知障礙,甚至引起恐慌、焦慮、憂鬱。引起聽力損失有許多原因,陳錦國主任指出,常見包括耳屎塞住、耳朵積水、中耳炎、耳骨斷裂、珍珠瘤、聽神經衰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有頻尿和漏尿的問題嗎?有可能是膀胱過動症引起!一名五十多歲婦人,因為有頻尿和漏尿的困擾,雖然有用藥物治療,但是都無法有效改善,一直都好不了,平常得要包尿布,深怕會尿濕褲子;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是因為膀胱過動症引起,經由肉毒桿菌注射,才終於擺脫包尿布的夢魘。 膀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