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今周刊整理
今年六月一日,台灣將實施新的基因改造(簡稱基改)食品標示制度,只要基改作物製成的食品,都必需標示。而台灣進口的黃豆和玉米,已經幾乎都是基因改造作物(如基因改造玉米,占台灣玉米進口總額99%以上)」。如同進口美國牛肉議題造成社會高度關注,基改食品不僅與食品安全領域相關,也涉及台美雙方的貿易、政治關係及牽動龐大商機,但政府單位在把關上如橡皮圖章高舉輕放。
我們吃的基改黃豆會致癌?政府沒在驗
《今周刊》發現,過去十幾年台灣審查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只能依賴孟山都等生產基改種子的公司,所提出的評估報告,就算審查不通過,也只能要求對方補寄報告,孟山都只提供九十天的動物實驗評估報告,也不理會台灣審查委員會召集人提供進一歩資料的要求,反而對日本卻會自行做長達二年的動物實驗,評估食物安全性。十幾年來,台灣核准八十一項基因改造食品上市,近年只有二項產品被退件,退件率只有百分之二。
基改食品能吃嗎? 專家憂:引爆過敏風險,慢性發炎恐致癌
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肇基認為,基因改造食物可能引起過敏。而且不應全盤採用歐美標準,「因為每個人種的過敏病罹患率都不一樣,我們有我們的人種特質,我們的反應跟美國人及英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絕不能以歐美的標準當做台灣的標準。」因為在歐美,花粉是主要過敏源,在台灣,塵蟎才是主要過敏源。
中華民國毒物學學會秘書長姜至剛認為,「基因改造的風險,是既難以觀察,又難以控制的」;他同時認為基因改造食物對有過敏體質的人特別危臉,基因改造食品有可能會改變腸道裡的細菌,誘發消化道的病變,「現在的研究認為,慢性發炎跟癌症是相關的」。
一顆黃豆掀起糧食戰爭
一顆基改黃豆,背後其實是國家利益。美方頻頻關切台灣基改食品規範,因為黃豆用量最大的沙拉油市場,用的幾乎都是基因改造黃豆,強制標示上路之後,如果有非基改沙拉油出現,將嚴重衝擊美國的黃豆市場。如果以台灣一年黃豆食用量三十萬噸計算,去年非基改黃豆只賣出二萬五千噸,這個市場還可以再成長十一倍!
要真正保護民眾的消費權益,除了標示,台灣應該要建立獨立的審查系統,針對台灣人的體質特性做檢驗,並公開審查的討論內容,否則,台灣民眾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吃的基改食品,風險究竟有多大。(更多基改食品調查報導,請見5/7出刊《今周刊》No.959期封面故事)
你可能感興趣》
餐廳未標示重組肉 專家也被騙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