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在家吃比較健康?調查:100位自煮族僅2及格

在家吃比較健康?調查:100位自煮族僅2及格拒吃外食在家煮,有魚、肉、青菜、豆腐、水果,以為這樣營養就足夠了嗎?台灣有項「飲食認知/行為調查」針對台灣共657位民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中有六成認為在家煮就是均衡,其中更有近八成的自煮族認為自己營養充足,比外食族還高出一成。但實際上,自煮族蔬菜、水果攝取不足、種類單調,嚴重缺乏維生素與礦物質,「隱性飢餓」比率高達98%。營養師提醒,長期讓身體處於「隱性飢餓」,恐會造成生理功能失調,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

該項飲食認知行為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657份,其中自己準備族群350份,外食族群307份。分析結果指出,有近八成的自煮族認為已達營養充足,甚至比外食族還高出一成,不過事實上自煮族蔬菜達標率僅25%,水果達標率也僅14%,隱性飢餓比率高達98%,換句話說,自煮族群100人中營養均衡者僅2人及格,與全體成人99%幾乎相同。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日常飲食中維生素與礦物質攝取不足的狀況定義為「隱性飢餓」。台灣郵政醫院資深營養師黃淑惠說曾醫治過 一位50歲的家庭主婦,個案表示,手指末梢會不時有刺痛感,每天下午四、五點就開始頭暈,感覺像是缺氧,半夜睡覺還會抽蓄,令她相當困擾。再仔細詢問該婦平日的飲食習慣發現,她通常會在家煮食,與丈夫一起用餐,會準備一盤青菜、一條魚和一盤肉,沒有吃完的菜、飯就當作隔天的便當菜。黃淑惠說,這樣的情形在很多家庭都會出現,習慣每餐蔬菜、蛋白質類都只各準備一盤,全家人分食下來份量很容易不足,無形中成為「隱性飢餓」族群,卻不自知。

黃淑惠表示,在家煮不見得比較健康,許多家庭主婦都只知道每餐要有菜、有肉,但對於隨人口數變動而需增加的份量,卻普遍沒有正確觀念。她說,若以一家四口來計算,每人每餐應至少要有蔬菜2─3種加總一飯碗量、水果一拳頭量、豆蛋魚肉則相對減量至手掌心大小即可,而且最好以部分全穀取代精白米,以補充維生素B1。如此的量才能勉強達到台灣衛生福利部每日建議攝取量的標準。

此外,菜色太單調,也是引發「隱性飢餓」因素之一。黃淑惠說,一般媽媽都只習慣煮綠色蔬菜,其實,各種類的蔬菜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都不同,建議應多元攝取深、淺綠色蔬菜、紅黃色蔬菜、菇類、芽菜類,瓜果類、筍類等,才能攝取到多元人體無法合成的營養素。


保健食品的補充 僅治標不治本


黃淑惠表示,不少主婦都曾與此患者一樣有偏頭痛、暈眩等問題,其實都和綜合營養缺乏有關。缺乏不同的維生素,會出現不同的病症。她說明,維生素B1、B2、 B6、B12、菸鹼酸、葉酸,能參與紅血球製造和維持腦部、神經系統的正常傳導,若長期攝取不足就有可能會產生頭痛的情況。另外,暈眩的成因,除了與B群有關,也與女性常缺乏鐵質,導致貧血有關連;而鈣與鎂為協助肌肉收縮、穩定情緒的必要物質,當身體缺乏這些礦物質時,很可能就會造成抽蓄、情緒易怒和失眠等問題的出現。

黃淑惠強調,蔬果量攝取不足、不夠多元,有些人會靠綜合保健食品補充,但這比較適合已經出現「隱性飢餓」症狀的人「救」急使用,仍屬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建議還是要從天然食材取得,才能達到真正吃得健康的目的。




相關推薦

找到結合重心轉移與身體轉動的平衡點,擊球更穩更遠!擊球動作是動態平衡的完美表現,其必須經由移動重心且同時快速轉身,而腳部支撐的位置也相對重要,除了可以在地面獲得更多反作用力外,也能讓快速轉動找到身體平衡點,今天的教學重點就在左腳該如何平衡與協助轉動身體,透過「左腰轉動踩腳跟」的動作(如影片詳細說明)...

閱讀詳情 »

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快速入門第二招,是有關於肩膀的傾斜角度,適用於木桿或鐵桿,幫助球友可以釋放出更多的距離。首先從側面檢視,隨著個人身高不同後背的傾斜角度也會跟隨之不同,接續站姿設定後,使用瞄準桿對準身體的脊椎中心線,標出身體的傾斜度。接著將桿子上舉到肩膀處,如圖所示讓桿子與瞄準輔助桿呈十字交叉後,抽...

閱讀詳情 »

相信許多有過減肥經歷的人都嘗試過禁食這招,不過這個過程有多麼難熬,那簡直就是不言而喻。每當到了吃飯的時間或是看到別人吃東西的時候,一點點食物味道都是難以抵擋的誘惑。 最近一位體重100公斤的日本小哥發起了禁食一周的挑戰,實在讓人佩服,一起來看看他的成果吧。 這位小哥在開始禁食前測量了體重為100公...

閱讀詳情 »

隨著天氣的變化,「高球」旺季也默默拉開了響砲,旗下擁有包含le coq sportif golf等近二十個品牌的滿心企業,打造「小白球」界的星光饗宴:2015年滿心公雞盃友誼賽,也在日前(4/27)為夏日拉開序幕。主辦單位首次設下邀請制門檻,當天仍吸引超過150名貴賓與VIP球友蒞臨現場,不僅切磋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