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本『小麥完全真相』,感覺有些震撼,因為,此書不斷的強調『多吃健康的全榖根莖類食物』,對身體將是一場災難!這和我們傳統的營養知識 --- 鼓勵大家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應來自『全榖根莖類』有些衝突!這矛盾點到底在哪?
我反覆的思考後,發現是因為『西方』和『東方』的碳水化合物來源非常不同。在西方的飲食中,絕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是來自於『小麥的加工食品』,例如,麵包、披薩、貝果、義大利麵、鬆餅、餅乾….等;而東方的飲食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是來自於『米飯』,相對於『小麥的加工食品』而言,米飯的加工程度相對來得低。所以,作者以西方世界的觀點來看,幾乎是把『全榖類』視同於『小麥』的所有相關製品,其實這無法直接套用在我們的飲食上。
此外,在我們每日飲食指南的建議中,我們除了『全榖類』之外,也建議『根莖類』是我們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如馬鈴薯、蕃薯、南瓜、芋頭、山藥等。但是,這本書啟發了我,我們應該要把飲食指南的『全榖根莖類』這個類別正名為『原態』的全榖根莖類,也就是我們盡量不要食用『加工』的全榖根莖類,而且,在正常的飲食中,幾乎沒人直接吃小麥,所有的小麥幾乎都是用來做成『加工食品』。所以,以『少吃加工食物』這件事,我們傳統的營養理念和作者所提倡的--- 『遠離小麥』這觀念,並沒有不相符的地方。
在這本書裡面有一個中心思想,就是我們要全力的控制『葡萄糖—胰島素』反應,也就是說,我們不要吃下去太多會引起我們血糖竄升的食物,因為,血糖竄升會引發胰島素過度分泌,而過度分泌的胰島素則是促使脂肪堆積的最佳幫凶,造成肥胖的主謀。此外,由飲食帶來的血糖值過高,會造成糖化現象、發炎反應,都是造成許多疾病、老化現象的主因。因此,如何思考『平穩血糖』這件事,是我們調整飲食的重要方向。
雖然我們國內對小麥麩質過敏的人不是很多,但是,不可否認的小麥的加工食品如餅乾、麵包、蛋糕、鬆餅、貝果、披薩等,是讓我們血糖波動的重要飲食來源。在此呼籲大家,應該把『小麥的加工食品』盡量從正常的飲食中降低比例,主食的來源則應回到我們老祖母時代的飲食型態,多以『原態』的食物為主,如糙米飯、烤地瓜、水煮玉米、蒸南瓜等。此外,為了維持血糖的穩定,每餐要吃到豐富的蔬菜,也是非常重要的飲食習慣,當然,含糖飲料也是我們應該要從飲食中盡量移除的食品之一。
在我們飲食習慣日漸西化的年代中,小麥的加工食品的確大舉入侵的我們的飲食,從早餐的三明治,午餐的貝果,下午茶的鬆餅,晚餐的義大利麵,真的是餐餐都與小麥為伍,因此,的確有必要好好的來了解一下這種西方的主食是否應該有往下調整的必要性。此書,讓我們可以好好的省思,我們實在不應該一味的追隨西化的飲食習慣,是否讓我再次回到老祖母年代,一切的食物都應保有它原態、原味、純真的味道!
(本文作者為 台大營養學博士 吳映蓉)
---《小麥完全真相:歐美千萬人甩開糖尿病、心臟病、肥胖、氣喘、皮膚過敏的去小麥飲食法》推薦序
相關影音:
![]() | 《小麥完全真相:歐美千萬人甩開糖尿病、心臟病、肥胖、氣喘、皮膚過敏的去小麥飲食法》精采試閱
|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歡迎加入天下讀者俱樂部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