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四不一沒有 健康迎接「腎」利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每年三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腎臟病日」;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林于立醫師指出,「吃藥當吃補」是許多台灣人都有的錯誤用藥觀念,加上高鹽、高油脂的飲食習慣,是國內洗腎人口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門診中常有許多民眾覺得自己腎臟功能不好,就想吃藥讓腎臟變好,甚至是吃來路不明的偏方與成藥,結果越吃越糟,到醫院洗腎的時候,往往都已是第四期的重度慢性腎衰竭,甚至是第五期的末期腎臟病變。

其實,腎臟就像是人體任勞任怨的阿信,即使受傷也不喊疼,等到腎功能失去6成以上才會出現警訊,因此許多人常已罹患「慢性腎臟病」卻渾然不知。

林于立醫師表示,國人十大死因中,像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與高血壓疾病,都跟慢性腎臟病有關。尤其是糖尿病友若血糖、血壓或膽固醇未控制好,加上又有抽菸行為,便有可能在罹病幾年後,出現蛋白尿的現象,而這也就是腎病變的早期症狀。倘若沒有控制好這些危險因子,很快就會進入大量尿蛋白期;接著,尿毒開始上升,最後將面臨終生洗腎。

「腎臟疾病初期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林于立醫師說,早期腎臟異常會出現「泡、水、高、貧、倦」等臨床症狀,分別是小便起泡泡、皮膚水腫、高血壓、貧血及疲倦等,提醒民眾,若出現兩項以上症狀,就有可能已罹患腎臟病,應盡快到院檢查。

林于立醫師也建議腎臟病友,一定要遵守「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的原則,飲食習慣要注意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糖、少油、少鹽,保持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服藥以及沒有鮪魚肚的生活原則;並嚴格執行「護腎檢查三三制」,每三個月檢查尿液、血壓、肌酐酸等指標,只要與醫師積極配合,就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865

相關推薦

● 火龍果1.排毒解毒、保護胃壁;2.抗衰老、預防腦細胞變性,抑制癡呆症發生;3.美白皮膚、養顏;4.減肥、降血糖、潤腸滑腸、預防大腸、預防大腸癌發生等。火龍果果實汁多味清甜、除鮮食外、還可釀酒、製罐頭、果醬等。花可干製成菜、顏色可提煉食用色素。● 榴蓮水果之王。榴蓮果肉中含澱粉11%,糖分1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三年前,年僅五十歲的廖寶珠女士確診罹患乳癌第三期後,旋即接受四次小紅莓化療,在開刀切除左乳房,並在術後接續小紅莓類化療,但當時的廖女士對化療的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吃不消。去年,廖女士因腰椎痠痛,求診後才知髖關節已壞死,主因竟然是乳癌復發並已轉移至骨頭、肺臟、肺臟等處。得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在新北市衛生局工作的謝宗翰先生,飲食從不忌口,自認為年輕新陳代謝好,對於高熱量、油炸品來者不拒,體重從98公斤直線上升至118公斤。直到今年初參加健走登山活動時,驚覺自己出現無法喘氣的現象,於是下定決心減肥。謝先生參考國民健康署體重管理計畫手冊所提供的資料,開始控制飲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又來到了冷冽冬季,人們都喜歡待在溫暖的室內裡,所以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更為頻繁,再加上各種病菌的活性增強,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機會大幅增加。嬰幼兒的免疫力不像成人這麼強,更容易生病。許多媽咪們以為孩子有黃鼻涕就是鼻竇炎,會堅持要醫師開立抗生素給寶寶;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任葉樹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