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喝酒臉紅的人容易得食道癌? 為了健康絕不該勉強自己!

喝酒臉紅的人容易得食道癌 為了健康絕不該勉強自己

 

 

 

 

如何判斷是不是“紅臉關公”?

儘管喝酒紅臉是基因問題,但判別一個人是否攜帶缺陷基因其實很簡單,根本不用抽血或測DNA序列而只須回答2個問題就能大致判斷:

問題1:你喝完一杯啤酒(約180 ml)後是不是有立即臉紅的趨勢?

問題2:在你開始喝酒後的1~2年內,喝完一杯啤酒(約180 ml)後是否有臉紅的趨勢?

如果在這兩個問題中有任意一個答案為“是”,那麼就可以被認為是缺陷基因攜帶者。值得注意的是,問題2對於一些耐受飲酒反應的人來說十分重要。此外,“一杯啤酒”也可以用含有同等含量酒精的其他酒類替代,例如三分之二杯紅酒或是一小盅白酒等。

喝酒臉紅的人容易得食道癌 為了健康絕不該勉強自己

 

幾乎人體所有的代謝活動都需要酶的參與,酒精代謝也不例外。當觥籌交錯間把酒嚥下肚時,酒精(乙醇)在胃部就已經開始逐步被吸收進入血液並在肝臟代謝。酒精代謝首先經乙醇脫氫酶(ADH)催化轉化為乙醛,進而在乙醛脫氫酶2(ALDH2)的幫助下轉化為乙酸。乙酸是體內較常見的代謝產物,能夠參與葡糖糖有氧代謝等多種體內常​​見代謝途徑,並最終轉換成水和二氧化碳。

乙醛脫氫酶2在大多數西方人種中普遍存在,而在東亞人種中卻有很多人體內存在這種酶的缺陷。不少亞洲人喝酒之後立刻滿臉通紅甚至全身通紅,有人稱之為“Asian Flush”。

乙醛脫氫酶2實際上有3種基因型:乙醛脫氫酶2缺陷純合子,乙醛脫氫酶2缺陷雜合子和乙醛脫氫酶2正常純合子。其中缺陷純合子者完全不具有正常功能的乙醛脫氫酶2,而缺陷雜合子者擁有少量正常的酶,但遠少於正常純合子,故前兩者在喝酒後會很快臉紅。

約三分之一中國人擁有不能生成有活性的乙醛脫氫酶2的基因。對其而言,乙醇吸收之後被代謝為乙醛,但由於酶的缺乏卻不能將乙醛及時代謝,因而導致乙醛的過量堆積。乙醛能夠擴張毛細血管,使人“刷得一下就臉紅了”。當然,除臉紅外,基因缺陷者飲酒後還會出現噁心、心跳過速等反應。

關於“紅臉關公易得食管癌”的說法

近日,有關“喝酒臉紅者易患食管癌”的說法在微博上廣泛轉發。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畢竟有不少國人喝酒之後會很快臉紅的!那是不是說這些人都有食道癌高危因素呢?並不全是!

2009年,布魯克(Brook)等人的研究比較了喝酒後出現紅臉和不出現紅臉兩組人群罹患食道癌的危險。他們發現有喝酒臉紅現象的人只要有飲酒習慣,那他們確實比喝酒不臉紅的人更容易患食道癌。但進一步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喝酒臉紅者平時飲酒量較小,則其癌變危險相對較低(但比喝酒不臉紅者危險仍高)。如果不僅喝酒臉紅還大量飲酒、嗜酒如命,那麼其罹患食道癌的危險就會急劇上升。

我國學者在2010年和2011年發表的薈萃研究中進一步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人群的飲酒習慣與食道癌發生率的相關性。研究發現,完全沒有正常乙醛脫氫酶2的缺陷純合子總體來看患食管癌的風險並不增加;反而是擁有部分正常酶的缺陷雜合子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這樣的研究結果看起來似乎令人不可思議,為何擁有正常酶的人反而更危險呢?更加深入細緻的分析能夠幫助我們揭開謎團。

對於大多數缺陷純合子者而言,由於完全沒有能夠代謝乙醛的酶,因此他們是真的不勝酒力,並且飲酒後乙醛在體內蓄積會很快給他們帶來非常難受的體驗,所以他們中的很多人也就主動避免喝酒了。

但對於缺陷雜合子者,故事則是完全不同了……由於他們體內有少量能夠代謝乙醛的酶,因此他們一般醉得相對比較慢。而如果長久出入於社交場合更是讓他們逐漸學會瞭如何忍受與控制因喝酒帶來的不良感受。與擁用完全正常基因的正常純合子個體相比,雜合子個體飲酒後體內的乙醛濃度可高出6倍!可想而知,這些缺陷雜合子者如果毫無節制地狂飲,自然成了暴露於乙醛“魔爪”下的人群,其罹患食管癌的概率也隨之升高。

導致罹患食管癌風險升高的不僅僅是乙醛脫氫酶2的基因缺陷,個人的飲酒習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東亞人種中,飲酒本身也被證明是食管癌發生的危險因素。

喝酒、紅臉與食管癌——癌症發生的內、外因素與個體化干預

我們常說癌症的發生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喝酒臉紅與食管癌之間的關係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儘管一些人可能並沒有擁有千杯不醉的好基因,甚至他們是滴酒“不能”沾的缺陷純合子者,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反而能夠遠離食管癌。與之相反,如果缺陷雜合子者因為體內有那麼些酶而“洋洋得意”,反而會不小心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即使喝酒不臉紅者,其罹患食管癌的危險也會隨著飲酒量升高而增加。因此,大量酗酒的喝酒不臉紅的正常純合子者與飲酒量中重度的喝酒臉紅的缺陷雜合子者罹患食管癌的危險是相似的。當然,最不可取的是完全沒有乙醛脫氫酶2的缺陷純合子者還大量酗酒,其罹患食管癌危險要遠遠高出缺陷雜合子者和其他人群。

對於喝酒臉紅的人而言,酒精所導致的乙醛蓄積確實能夠顯著增加DNA受損情況,進而導致患癌危險升高。但我們別忘了乙醛只是眾多危險因素中的一個,對於食管癌而言,吸煙、不良飲食習慣(喜燙)同樣顯著升高患癌概率。

多個危險因素的總體效果不一定是簡單疊加,同樣也可能通過相互作用而急劇升高癌變危險。例如,喝酒時吸煙顯著升高唾液內乙醛的含量,那些喊著“菸酒不離家”的紅臉“關公”們,更要小心啊。

擁有怎樣的基因(內因)我們恐怕無法決定或改變,但我們卻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外因)而盡量避免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危險因素。記得曾經我們一度嚮往著有一天能夠通過判斷一個人的基因而給予其個性化的治療或乾預——喝酒臉紅的原因其實就是一個簡單而常見的實例。科學家們預計,如果真的能夠很好地指導督促喝酒臉紅者少喝酒甚至不喝酒,那麼僅在日本就會有約50%的男性食管上皮細胞癌患者能夠得到有效預防。科技造福人類,誰說不是呢?

 

 

相關推薦

劉德華自曝:「我是在農村出生的,然後很小的時候生病,送到城裡的醫院時,發現已經感染了。我今天到這裡,也是想告訴所有人,只要治療得當,這個病並不可怕。」 當時內地對B型肝炎患者的寬容度還比較低,華仔的自曝堪稱壯舉,值得欽佩! 擔任B型肝炎防治宣傳大使,主動公佈自己是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但,問題也紛至...

閱讀詳情 »

「兒子恢復很好,一切都值得。」 4月27日,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剛做完手術的肖坤慶(左)看著兒子肖體政。因為胃部不適,肖坤慶大部分時間都眉頭緊鎖,只有當兒子被動畫片逗笑時,他才跟著呵呵笑兩聲。圖/瀟湘晨報記者 王歡 5月初的天津,已經有了夏天的味道。 這個城市最大醫院的前門左側,是一條河。來自湖南...

閱讀詳情 »

1.乳房腫塊 90%乳房腫塊為良性,但要注意,如果乳房的形狀、大小、手感發生變化,乳頭或乳房周圍的皮膚出現了皺褶、凹陷、顏色變紅、溢乳,或是單側乳房感到疼痛或不適,要及時就醫。 當你摸到腫塊時,怎麼判斷未來會不會變癌症? 糟了!摸到乳房有腫塊,而且還會痛,會不會是乳癌? 這是許多女性的困擾和擔憂,也...

閱讀詳情 »

香港腳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香港腳,只是輕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也有人終年不愈。 (PIC) 香港腳是由黴菌引起,黴菌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好比食物在高溫潮溼、不通風的地方就容易發霉,人體的皮膚也是如此,例如腳趾縫、跨下鼠蹊部、屁股溝、腋下等都是容易感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