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水知多少

每天到底該喝多少水?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同,所需的水分自然也不同,其他如運動量、居住地氣候等,也會改變個人需要的水分。不管如何,我們都該避免脫水,並且知曉自己應該喝多少水、保持水分充足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喝水知多少

水分,對總體健康狀況大有影響,畢竟人體有60%是由水組成。當體內水分不足,使得身體器官無法正常運作時,就是缺水,即使很輕微的缺水症狀,也可能讓你疲憊不堪。缺水的症狀有:極度口渴、口乾、疲憊、頭痛、暈眩、少尿、肌肉無力等。

日常生活中,流汗、排尿、排便和呼吸等,都會讓水分流失,而補充水分最好的方法不是喝飲料,是直接飲用白開水。以下有三個針對健康、久坐並長時間處於舒適氣溫下的成年人,可以自我檢視自體所需飲水量的方法:

  1. 靠飲食補充水分
    正常成年人一天的尿液量是1.5公升,排便、呼吸和流汗則會再多流失掉1公升。食物可以補充20%流失的水分,再加上2公升的水或任何飲料 (一天超過8杯),就能補回你流失掉的水分。
  1. 每天喝8杯8盎司 (280克) 的水
    這是個簡單又好記的「8x8規則」,也就是每天喝8杯280克的水 (約1.9公升)。把「水」換成「液體」也可。雖然這個說法尚未有科學證實,但許多人都是靠著這個準則,衡量一天所需水分。
  1. 專業飲食建議
    醫學協會根據幾項食物調查,建議成年男性每天應喝13杯水 (液體),女性則是9杯 (約2.2公升)。

 

其實,檢查水分是否充足很簡單,只要你不會覺得口渴、尿液呈淡黃色,並且不會感到身體不適,就是了。下面提供幾種不同的健康、天氣以及活動狀況,所需的水分又是多少:

  1. 生病
    嘔吐、發燒、腹瀉等,都會讓身體流失更多水分。可以多喝水或運動飲料補充。如果你無法吞嚥,則可以靜脈注射電解質和水代替,而尿路結石的人也需要攝取大量水分。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症狀難以排掉水分,如心臟衰竭,或肝、腎、腎上腺和甲狀腺的問題,那麼,你就得限制飲水量。
  1. 環境
    在又熱又溼的天氣下,得喝更多水降低體溫,並且補充因流汗所流失的水分。
  1. 運動
    不管是運動或活動量大、會讓人流汗的活動,都得不斷補充水分。在長時間運動,如全馬或半馬之前2小時,可以先喝3大杯水。短時間運動前也可以先喝1~2杯水,並且記得在運動時,不斷補充水分 (液體)。

 

資料來源:Exercise and Nutrition Tips

圖片來源:LeeBrimelow/flickr

http://www.sportsnote.com.tw/running/view_article.aspx?id=7c1604a9-5cd8-424c-bf05-42b92cd4a00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內如爆發重大疫情,許多名嘴搖身一變,成為防疫專家,透過媒體危言聳聽。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從今年7月1日起,媒體如果散布錯誤、不實傳染病疫情,以及防治措施訊息,將處以新台幣50萬元以下罰金。H7N9、H5N1,只要出現重大流感疫情,國內部分媒體報導常擴大延伸,引發民眾恐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三伏天要來囉!各醫療院所中醫門診已推出三伏貼的服務,根據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統計,101年經由三伏貼治療的患者中,六成以上過敏性鼻炎患者在敷貼三伏貼後,症狀明顯獲得改善。根據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追蹤統計顯示,101年經由三伏貼病人中,61.22%過敏性鼻炎患者敷貼三伏貼後,症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癌症病友該如何吃才能營養均衡?又該怎麼克服治療隨之而來的副作用?營養師強調,良好的營養是治療的基本,補足營養不僅能預防治療副作用、避免體重過度減輕,也能讓病患感到舒適、精力充沛,一舉數得!得知罹癌時,許多病患總是這個也不敢吃、那個也不敢吃,最後導致營養不良而影響治療。切膚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台北市衛生局配合台北市調查處於媚登峰美連雲店,查獲3種過期時間長達1年以上的食品,以及22種過期化粧品,另發現29種疑似塗改有效日期的化粧品;目前衛生局正進一步調查中,若違規屬實,將要求業者立即下架,並依法處以罰鍰。台北市衛生局於去年8月,接獲民眾檢舉知名健康事業公司媚登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