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哪些食材可消夏季水腫?|台灣好食材

炎炎夏日,不少人感受到身體浮腫的現象,中醫師表示,這是因為節氣、飲食、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到身體代謝,建議透過食材選擇和飲食調節達到消水腫的效果。
哪些食材可消夏季水腫?|台灣好食材
冷飲、冷氣、不運動,水腫肇因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吳佩青指出,長夏季節的特點是濕熱,中醫認為「長夏養生,重在於脾」。因為此時如果飲食不節,過量吃冷飲、猛吹冷氣、缺乏運動、過度勞累,或是身體「脾虛」的人,脾容易被「濕邪」所困,出現水液運化功能失常,就會造成「水腫」的症狀,並伴隨著身體疲倦、食欲不振、心煩難眠、大便稀軟等。

減納,吃發汗利尿食材
由於水腫屬於中醫「脾腎兩虛」的範疇,因此有所謂「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的原則。容易水腫的人,夏季飲食宜清淡,應避免鈉鹽含量高的醬料,如辣椒醬、沙茶醬、豆瓣醬、甜麵醬、番茄醬等。

吳佩青說,夏季預防水腫的自我保健之道,除了要顧護脾陽,避免過量吃冰、吹冷氣外,應配合適量運動,保持適當流汗,有助於排出身體的濕氣。她也建議食用調味清淡、清暑利濕或是利水健脾的食材,來幫助身體消除水腫,包括:薏苡仁、芡實、紅豆、綠豆、冬瓜、西瓜、山藥、茯苓、白朮、佩蘭、藿香、白扁豆、蓮子、白豆蔻等

她強調,上述清暑利濕的食材,可以幫助身體排除夏季濕熱之邪,也有利小便、消水腫的功效;另外,食用健脾的食材,也可改善脾胃的「化濕」功能,消暑兼消水腫。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因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國健署及相關醫學會、醫師都開始提倡應重視肌少症,肌少症是最近幾年在全球興起的文明病,而在台灣又屬中高齡族群的比例最高,此外,肌少症的年齡層也逐漸下降,許多沒有運動習慣、追求紙片人身材的年輕人也開始出現肌少症的症狀。肌肉量少、肌力弱、體能差 也都算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醫院群聚再擴大,今(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桃園某醫院1名醫師確診(第856例),在1月10日曾經與第838例個案(首名確診醫師)在病房接觸,群聚事件發生後匡列接觸者,第1次採檢陰性,當第852例(護理師)確診後,再度匡列採檢確診,第856例目前接觸者與社區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特別報導】桃園某醫院群聚不斷擴大,第838例(首例醫師)確診前仍在社區活動,傳染給女友護理師(第839例),在醫院值班時接觸同病房護理師(第852例),雖然首驗陰性,但接觸者身體有異狀未先主動通報醫院,到社區診所就醫,同時第856例(會診醫師)有妥善保護仍確診,指揮中心坦承都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7)日除再增1名本土個案外,也新增3名境外移入新冠患者,都來自於印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全台累計855名新冠患者,分別為756例境外移入,6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及1例不明。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853例與第854例都是印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