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合併標靶藥物治療 提升晚期腸癌存活率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灣大腸直腸癌罹癌人數每年遽增,目前治療方式採以「個人化醫療」及依照病患情況「量身訂做」,透過手術、放射線、化學及標靶藥物等,可提升存活期;其中,手術較能降低對病患傷害、術後恢復最快,以及免疫力抑制最低的低侵襲性微創手術,隨著新藥問世和達文西機器手臂發展,可提升手術治療的效果。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說明,第1-3期的大腸直腸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除將腫瘤所在腸管切除外,還要視病患情況及醫師判斷廓清淋巴結。術後是否接受輔助性化療,需根據腫瘤的病理分期,第3期一定要接受化療;第2期視情況而定,高危險群的病患才建議做輔助性化療。

台灣大腸直腸癌病患約有1/4首次診斷確診就屬大腸直腸癌第4期,腫瘤已轉移至其他器官,最常見為肝臟與肺臟,無法單以手術根除性治療,需配合外科、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等多科醫師診療,輔以化療與標靶藥物,妥善使用可提升病患生活品質和有效提升存活期。化學及標靶治療有時是在術前實施,先使腫瘤縮小後再手術,有些則是術後進行,視醫師判斷和病患狀況而定。

梁金銅主任解釋,標靶治療是運用高科技分子生物醫學,找出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不同,針對癌細胞特異標靶,阻斷癌細胞成長,較無傳統化療的副作用。標靶藥物合併傳統化療可縮小腫瘤,幫助病患有機會進行根除式切除,並有助於延長整體存活。

目前針對大腸直腸癌第1線標靶治療,健保局已通過給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株抗體

Cetuximab及血管生長因子單株抗體Bevacizumab兩種標靶藥物。Cetuximab直接作用在腫瘤細胞上,有生物標記KRAS

基因可預測是否有效,副作用是皮膚及輸注反應,可經由預防性藥物達到有效控制;而Bevacizumab經由改變血管特性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環境,副作用是胃腸穿孔、外科手術和傷口癒合的併發症及出血,現階段無法事先預防,因此,病患若治療後需進行手術,需小心時間點的選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00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8月底一連兩起照顧悲劇,照顧者受不了多方壓力,最終殺害被照顧者後,也選擇輕生,令人唏噓。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擔憂自殺模仿效應,已要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協調媒體,於「照顧悲劇」相關報導後,增列「長照專線1966」等標語。家總秘書長陳景寧呼籲,親朋好友多「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王伯伯是一位癌症病人,對癌症治療向來很配合,不論是開刀、化療,甚至腦部轉移後,也依照醫師的建議做放療。雖然持續治療,癌症卻蔓延,體力開始下降,因此王伯伯的內心開始思考人生最後階段的事情。經臺中榮總家醫部醫護人員的說明,王伯伯了解到,過去簽署的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菜花並非難治之病,但最怕這3種情況:首先,是染病不自知,在疾病潛伏期還持續與人發生性行為,感染他人。其次,是染病忌醫,自己亂塗藥膏,亂用偏方,導致病灶擴大。再者,是沒有慎選菜花治療專科醫師,採用療法治標不治本,導致一再復發,徒增病痛及心理創傷。   中醫師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芊聿/綜合報導】傷疤是許多人的夢魘,除了影響外觀,還可能會痛、癢。如果只是表皮損傷時,不太容易留疤;但若傷及真皮層,難免會留下永久的印記。對此,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醫師邱足滿表示,此時就要妥善照顧傷口,盡快讓它復原,不想留下明顯的痕跡,就要做到以下的除疤祕訣喔!   常見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