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魚十大守則,魚蝦這樣吃才安心!不要傻傻地把細菌、寄生蟲全都吃進肚裡!

養殖魚蝦等水產品常有抗生素、荷爾蒙、保鮮劑、保色劑、漂白劑、重金屬等檢出,對人體有哪些危害?怎樣才能吃得安心呢?

吃魚十大守則,魚蝦這樣吃才安心!不要傻傻地把細菌 寄生蟲全都吃進肚裡!

養殖魚最常見抗生素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因為環境污染和人工添加藥劑的雙重影響,養殖魚的問題更是大過於野生魚。在他「江醫師魚鋪子」檢驗過的養殖魚當中,最常見的就是含有抗生素。即使是合法的抗生素殘留,也可造成人體的過敏反應,甚至可能造成肝腎中毒的傷害。

由於台灣的養殖環境多半求多求快,因此大部分養殖池所放養的魚蝦都超過標準密度許多。生長環境過於密集,水中的寄生蟲、細菌和真菌相對就多,魚蝦自然也容易感染病菌。為了怕魚蝦死亡而血本無歸,業者餵食抗生素給魚蝦吃,成了一種「眾所週知的秘密」。

 

色澤要自然不要鮮豔

十大守則中,「尤其,不要貪紅貪白。」江醫師強調,買海鮮應注重的是海鮮本身鮮度,而不是顏色的鮮豔與否。如正常的吻仔魚應該是淡灰色、野生的秋鮭是粉粉的淡紅色、黃魚是黃中帶灰的淡黃色。過白的吻仔魚、過紅的鮭魚、過黃的黃魚,都應該要留意是不是有色素添加的問題。

 

江醫師的「十大吃魚守則」
他除了呼籲有關單位嚴格管制畜禽水產的抗生素使用,並執行肉品和水產的抗生素殘留檢驗,也教國人遵守「十大吃魚守則」以求自保。
1. 過紅過白不吃。
2. 水色不對不吃。
3. 醃製產品不吃。
4. 超量生產產品不吃。
5. 價格離譜不吃。
6. 魚皮內臟脂肪少吃。
7. 大型深海魚少吃。
8. 大陸水產少吃。
9. 生魚片冷凍後吃。
10. 烤蒸煮為主。

魚蝦藥物殘留最多在…最好別吃!

養殖魚蝦等水產品有沒有用藥過量,或用了不該用的藥,用目測是無法辨別的,還是得靠農委會、衛福部定期檢測。不過,消費者可以靠一些選購、處理小技巧,避免吃進殘留的藥物喔!
藥物、重金屬多殘留蝦頭、內臟
農委會漁業署說,不論使用禁用的藥,或是核准用的藥使用過量,抑或是環境污染導致重金屬殘留,多會殘留在魚的內臟,而蝦子則是殘留在蝦頭跟腸胰腺,食用前最好去除,或避免食用。不過也有魚類養殖是幾乎不用藥的,像虱目魚就是。

此外,重金屬部分,其實魚蝦不會吸收,會代謝出去;但若到檢驗出殘留量在魚蝦體內的地步,就表示環境重金屬污染非常嚴重了。

 

買活的、肉質有透明感的較佳

選購魚蝦時,漁業署建議優先購買活的,例如金目鱸活的會在嘴到尾巴處繫了繩,文蛤、蜆則會吐沙,蝦會活蹦亂跳,買回家就馬上料理。若非活的水產,則選眼睛與外觀看起來跟活的鮮度最接近的,肉質應有透明感。或者買來源明確的產品,如有產銷履歷驗證標章者。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位47歲林姓的婦人,出現劇烈頭痛,誤以為是感冒造成,僅到附近診所打針吃藥,但症狀未緩解,後來甚至頭痛到無法站立和說話,才送醫治療。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表示,婦人頭痛是因為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屬於相當緊急的情況,死亡率高,所幸緊急開刀搶救,才及時挽回一命。 經過...

閱讀詳情 »

(示意圖)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陶宏遠,今年四十八歲,正值壯年。在台積電工作近十五年,原本是個典型的竹科新貴,但過去七年裡,因為GIST(胃腸道基質瘤)蔓延到肝臟,陶宏遠接受了兩次重大手術,切除六成多的肝臟,卻還是在今天七月被醫生發現復發,醫療行為不在有意義;故事,漸入尾聲。熄燈之前,一個秋日的午後,...

閱讀詳情 »

  植物功效 豆芽菜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豆芽菜性涼味甘,不僅能清暑熱、通經脈、解諸毒,還能補腎、利尿、消腫、滋陰壯陽,調五臟、美肌膚、利濕熱,適用於濕熱鬱滯、食少體倦、熱病煩渴、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目赤腫痛、口鼻生瘡等患者,還能降血脂和軟化血管。 功效: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

閱讀詳情 »

食材:當歸15g、雞蛋100g、紅糖30g 做法: 1)把所有材料準備好。 2)當歸用水泡10分鐘,再用牙刷輕輕刷洗乾淨。 3)切成薄片。 4)把切好的當歸片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中小火煮15分鐘。 5)雞蛋放入鍋中,加沒過雞蛋的冷水中火煮開至熟。 6)取出,用冷水泡浸一下,剝去雞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