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能躲過伊波拉病毒的侵犯?│今周刊

「香港出現疑似感染伊波拉病毒個案!」上周斗大的新聞標題,讓人不禁回想到十一年前的SARS風暴。這個死亡率高達九成的出血性病毒,有沒有可能攻進台灣?它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如何?

台灣能躲過伊波拉病毒的侵犯?│今周刊

撰文/賴若函、任中龍

二○一四年二月,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再爆疫情,這個被稱為「世紀黑死病」的病毒,從一九七六年第一次出現在人類歷史後,近四十年以來仍無藥可解,死亡率達九成,人人聞之色變。原本只局限在非洲中部國家,目前已擴散到西非的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與奈及利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八月一日,通報案例增加至一六○三人、死亡數累計達八八七人。

WHO祕書長陳馮富珍警告,當地疫情正在失控,但若因應得當仍能遏止。美國疾病管制局於七月二十八日發出對疫區的旅遊警訊,等級等同於○三年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事件,三十日,距離台灣飛行時間不到一個小時的香港,就傳出有疑似個案入境,後來雖證實是虛驚一場,但也讓台灣民眾神經緊繃起來。畢竟,當年SARS事件,首例個案就是一位由港返台民眾感染,讓人不禁擔心:「這次台灣能不能躲過伊波拉病毒的侵犯?」

大規模傳染暫時不可能

雖然菲律賓與中國曾發現伊波拉不同的病毒型別,但疫情仍長期局限於非洲,學者一致認為,病毒要擴散不太容易。台大醫學院院長張上淳表示,就算他國民眾前往非洲感染,也是單一個案,「大規模傳染暫時不可能。」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則指出,伊波拉病毒共有五型,其中又以薩伊型最強,致死率高達九成;這次疫情死亡率沒有這麼高,研判可能是感染其他毒性較弱的病毒,但從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來看,仍須留意疫情擴散。

美國疾管局已發出「第三級旅遊警示」,警告在疫區的美國民眾避免接觸病人的血液及體液,前往西非的旅客必須採取額外的防疫措施。同時,兩名在西非受感染的美國醫療照護人員運回國內治療,首度讓美國境內有伊波拉患者入境。

鄰近的香港也啟動機制,只要從西非這三國入境的旅客出現發燒症狀,將採取預防性隔離。和香港一樣曾出現疑似案例,且經檢驗未遭感染的英國,則決定目前最好的應對方式是提供西非疫區「額外資源」,主動協助西非防疫。

台灣已啟動三關防疫機制,衛福部部長邱文達在行政院院會表示,將加強國際疫情監測,若國內出現疑似病例將成立應變小組,甚至防疫中心;持續加強風險溝通,包含旅遊警示、醫師通函、防治手冊等;強化人員與物資整備,比照普通大型傳染病做好準備。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台灣經過SARS與禽流感事件後,對於疫情防治已經累積了一定經驗,加上各專責醫院所備有的負壓隔離病房,只要醫護人員能夠做好自我防護,在最快時間內將可疑個案隔離,即使進到台灣也不必過度恐慌。…

今周刊推薦網址 
【活動報名】TED創辦人 理查.沃爾曼首次訪台...
【熱門文章】蔡志忠:老師、父母都告訴你,努力才會有成就,那是騙你的!.....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920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彙整編輯/林玫妮、摘自/《五感防失智:日本醫學博士用42個生活小動作 改善健忘、預防失智》(浦上克哉著/康健出版)、圖片來源/康健出版、shutterstock 失智症,是一種很殘酷的精神性疾病,至今仍無藥可醫,能夠做的,就只有使用各種附加的治療方式,來解緩病程。不過,日本失智症預防協會理事長浦上...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在印度南方的一些省裡,麻醉師知道要對即將進行手術的病人詢問他們是否屬於Vysya族。那是因為醫師知道擁有Vysya血緣的人,會對某種肌肉鬆弛劑有致死的過敏反應,因此醫師就會使用另一種藥物。 事實上,Vysya人也對其他藥物上也有身體的先天反應。研究學者懷疑這與他們為何千...

閱讀詳情 »

近日生酮飲食的話題不斷,資深營養師袁毓瑩表示,執行生酮飲食須遵循嚴格的飲食限制,在食材選擇、搭配與份量計算上都需要仰賴豐富的營養學知識,因此對於一般人來說在實際執行有一定的困難度;若是飲食不當不僅無法達到減重、減脂的效果,更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此外,若有疾病病史者更不宜貿然採用生酮飲食,最好先諮詢醫...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三年前,克里斯提娜上了她生平的第一堂飛輪有氧課,在室內的教室裡踩腳踏車,跟著音樂與教練的指令運動健身。但即便經常運動的克里斯提娜,還是發現一個小時的飛輪課程強度大到超過她的想像,最後她的腳疼痛不堪。 接連兩天,她的腳幾乎無法舉步,她的尿液呈現深棕色,她甚至感到噁心想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