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可怕!吃了傷腎!街頭煮玉米久煮不爛的祕密...200%看完都不敢吃!一定要轉發!

可怕!吃了傷腎!街頭煮玉米久煮不爛的祕密...200 看完都不敢吃!一定要轉發!

街頭出售的水煮甜玉米很受歡迎.但這些玉米和自家鍋中煮的玉米味道不一樣,不僅特別甜,且久煮不壞,這是何故?合肥一個化工商店老闆稱,"用玉米香精,不管煮多久,玉米都會保持明黃色!"這種香精長期食用,會損害肝臟。
街頭玉米還敢吃不?
【街頭玉米為什麼久煮不爛?玉米香精!】
可怕!吃了傷腎!街頭煮玉米久煮不爛的祕密...200 看完都不敢吃!一定要轉發!

近日,一則「你還敢吃街頭煮玉米嗎?」的微博在網上瘋傳。
可怕!吃了傷腎!街頭煮玉米久煮不爛的祕密...200 看完都不敢吃!一定要轉發!
網友向街頭攤販請教玉米「久煮不壞、越煮越香」的原因時,得到「放香精來讓玉米增加香味和色澤」的法子。

昨日,為了求證這個說法的真實性,記者走訪貴陽食品添加劑市場,並購買一瓶「甜玉米香精」,用來進行對比實驗。

店家:月售香精500瓶
昨日下午,記者以煮玉米攤主的身份,走訪了花香村一帶幾家食品添加劑店舖,在說明來意後,店主立刻推薦貨架上擺著的瓶裝「甜玉米香精」。
可怕!吃了傷腎!街頭煮玉米久煮不爛的祕密...200 看完都不敢吃!一定要轉發!
記者看到,該香精產地為廣東省陽江市,屬於食品添加劑。包裝上標註成分為:食用香料、食用香精輔料,但看不到具體成分。在它的產品說明及用途中寫道:「具有清甜的玉米香氣,餅乾、各類食品加工」,並標明一般使用量「0.2%—1% 」。

「用它煮過的玉米,不但香濃味美,而且對沒熟透的玉米還有一定催熟作用。」店主說,一瓶500g的香精,可以兌500斤水煮玉米,相當於25桶桶裝水的份量。而這瓶香精的價格僅為45元,批發還能更便宜。

 

可怕!吃了傷腎!街頭煮玉米久煮不爛的祕密...200 看完都不敢吃!一定要轉發!
當記者追問此香精是否有害健康時,店主擺手保證絕無問題。她透露,每月店裡都要賣出500餘瓶香精,一般是附近煮玉米的攤主購買。

「有攤主為了不被自己的幫工發現這一『秘方』,還會把香精灌入礦泉水瓶子裡帶走。」店主說。

專家:使用香精要規範
貴州省理化分析測試研究中心的謝工程師指出,食品添加劑可以使用,但需嚴格遵守規定。根據該款「甜玉米香精」的執行標準和使用說明來看,在缺乏工藝的情況下,直接用來煮玉米屬違規行為,食用會有害健康。從用量上說,一旦超標就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可怕!吃了傷腎!街頭煮玉米久煮不爛的祕密...200 看完都不敢吃!一定要轉發!
記者致電該香精生產廠家。廠商表示,他們的香精擁有生產許可證,符合國家執行標準,但無法保證產品使用者是否按規範操作。
相信98%的群眾都不知道,趕緊轉給他們看看吧!

 

街頭水煮玉米添香精

周女士介紹,幾天前,她在街邊吃了3根水煮玉米後,開始嘔吐。「肯定是玉米有問題!」週女士的閨密提醒她,近來網上流傳,街頭又香又甜的玉米添加了香精,長期過量食用對人體有害。

昨天,在河南省腫瘤醫院西門口,賣玉米的老太向河南商報記者透露,在玉米鍋裡添加香精、甜蜜素等,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她還說,如果過多食用添加了玉米香精的玉米,再吃菜籽油會出現嘔吐現象。

她的這一說法得到了附近另一位玉米攤主的認同,「幹這行的都知道。你也想​​買?去萬客來食品城,可多。」

商家

甜玉米香精能讓玉米久煮不壞

隨即,河南商報記者來到鄭州萬客來食品城,發現多家食品化工店的貨架上都擺著甜玉米香精,每瓶價格從30元到45元不等。一家食品化工店的老闆娘稱,甜玉米香精銷量很大,每月能賣四五百瓶,「它主要是增加香氣,而且能讓玉米久煮不壞、越煮越香。」在另外一家店,有店主拿出了一包白色顆粒狀的物品說:「這個是甜蜜素,能增加甜度,甜度是白糖的50倍。很多商販每次都是50斤甚至100斤地買。」

 

提醒

如何辨別「香精玉米」

正常的水煮玉米:呈淡黃色,湊近聞有天然的玉米香,放涼時起皺快,咬下去汁水新鮮。

「香精玉米」:呈亮金黃色,開鍋時玉米香味濃烈,湊近聞反而香味不足,放涼時起皺慢,咬下去口感較黏(非黏玉米)。

>>>> 延伸閱讀:

女孩才五歲啊,就肝癌晚期!醫生忠告9種毒零食,千萬別吃!!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年33歲蔡先生是職業軍人,入伍時體重65公斤算是標準,但因為生活壓力以及飲食習慣不正確,5年內體重一路飆升到126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高達42,不僅部隊訓練時,因過重造成體能負擔,也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醫師建議採胃袖狀切除手術,改變胃部結構,並搭配飲食調...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芊聿/新北報導】新北市1名30歲邱姓孕婦臨盆在即,日前至醫院中醫部看診向醫師表示,之前第1胎在家坐月子時家人在中藥房買了生化湯,並吃了快1個月的麻油湯品,覺得體質變得比以前燥熱,且容易便秘、口乾舌燥;目前第2胎,希望產後坐月子可以用正確的方式以中藥、藥膳做調理。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今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發現揭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適應機制之一。」2019年諾貝爾獎生醫獎揭曉,頒給了英美3名科學家,他們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變化,揭露重要且基本的生理機制,更影響了貧血、癌症等藥物開發。英國皇家學會會長Venki Ramakrishnan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年約50歲在早餐店工作的王女士,近兩個月來感到雙手手指及手掌麻木,工作或騎機車等紅綠燈時,常需要甩甩手緩解麻木情形。近日甚至連開寶特瓶瓶蓋都需他人代勞,至朴子醫院復健科求診,經醫師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復健科羅嘉元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典型症狀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